興趣班太多,,反而“扼殺”興趣
調查報告顯示,,3歲以下孩子的父母明確說自己的孩子一項才藝都沒學的僅占約10%,。約有60%的3至6歲孩子,所學的項目在1到3項之間,。特別是6歲以上的孩子,,大多數(shù)選學3項以上的才藝,35%的孩子甚至選學過6項以上的才藝,。有關專家認為,,無論怎么選,,都要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承受能力。
但是,,對于參加興趣活動始終抱有“很濃興趣”的孩子僅占四成左右,。意外的是,有些父母在感嘆孩子的興趣隨年齡增長反而下降時,,不無遺憾地說:“興趣班成了興趣的殺手,。”因為約有5%左右的孩子認為自己“一直就沒什么興趣”,只是在應付家長的安排,。
與此相反,,家長的“興趣”大大超過孩子。調查發(fā)現(xiàn),,當孩子表示不想繼續(xù)參加才藝興趣班時,,大部分父母都會想盡各種方法促使孩子堅持下去。
國外專家:孩子“虛度光陰”不是罪惡
其實,,望子成龍的心情,,古今中外的父母都差不多,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父母們都會受不了,。但孩子“虛度光陰”是一種罪惡嗎?
英國心理專家指出,,對孩子們來說,,“虛度光陰”也是一種休息和能量儲備,反而是大人對孩子的過多安排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力,。
帕特里克奧唐納是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他認為孩子天生具有游戲和探索的天性,在3歲之前,,這種行為一般在父母的指導下進行,,3歲以后,是孩子自主期,。如果孩子們發(fā)現(xiàn)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或希望融入孩子間的社交活動,他們就不會感到無聊,,除非他們沒有玩伴或活動的限制太多,。
而5歲-6歲更是孩子們自主社交的關鍵時期。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們不喜歡過多和父母待在一起,,而更喜歡和其他同齡的孩子玩耍。奧唐納說,,這時候,,那些喜歡分秒看著自己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了,,不能時刻充當“衛(wèi)星定位儀”,監(jiān)控孩子,。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