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家有兒女》自播放以來,,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三個個性不同的孩子,給我們帶來了樂趣,,也給了我們很多教育的啟迪。下面就盤點一下此劇中的一些教子誤區(qū),,給大家一些警示。
《家有兒女》自播放以來,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三個個性不同的孩子,,給我們帶來了樂趣,也給了我們很多教育的啟迪,。下面就盤點一下此劇中的一些教子誤區(qū),,給大家一些警示:
1,、雙重標準
夏雨:只許姐姐放火,不許弟弟點燈! 夏東海:不準亂改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夏雨:“但咱家只有姐姐沒有州官!”
《家有兒女》中媽媽劉梅更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姐姐夏雪,,上面那段對話就是父母偏心所致。一樣的情況,,媽媽卻不懲罰姐姐,,只罵兩個弟弟,讓孩子們覺得非常的不平衡,。
雖然現(xiàn)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這種雙重標準不僅僅存在于孩子中間,父母和孩子也一樣,。父母要以身作則,,切不可只罵孩子,不顧及自己的行為,。
2,、無視孩子的努力
劉星和小雪都趴在飯桌上睡覺,這時劉梅過來,,拽起劉星的胳膊,。劉梅:你看看表,這才幾點哪,,就睡了,。劉星:我昨晚上沒睡好,。 劉梅:又玩游戲機了吧? 劉星:沒有。 劉梅:那就是上網(wǎng)玩了吧??劉星:沒有,。我想關(guān)于考試的事呢,。 劉梅:考試的事?你考試又沒及格? 劉星:還沒考呢! 劉梅:那就是想想怎么作弊?劉星:你怎么老把我往那壞處想啊!! 劉梅:讓我往好處想你也得給我機會呀!
不僅是表揚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孩子是發(fā)展中的人,所以他不可能任何事都做的盡善盡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看重的是他在做每一件事上付出的努力和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而不要把結(jié)果看得很重,當然成功可以強化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再接再厲,可當結(jié)果不理想的話,家長應做及時的心理疏導,讓孩子認識到過程比結(jié)果更重要,其實在過程中體會到的樂趣遠比得到結(jié)果有意義。
3,、喋喋不休
電視劇經(jīng)常有這樣的鏡頭,,從一進門父母就開始嘮叨,孩子關(guān)了門去學習,,他們還在緊閉的門前喋喋不休,。劉梅就是這樣一位頗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家長。
有的父母習慣于不停地向孩子發(fā)號施令,,或是叮嚀再三,,或是詳盡安排子女生活的細節(jié),不讓子女有機會為自己的事情做出選擇,。不停的重復,,發(fā)號施令,,并不一定會引起孩子的注意,,甚至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4,、越俎代庖
當小雨為了報復劉星讓自己多喝了半杯牛奶而尿褲子這件事時,就給劉星的鞋里倒牛奶,劉星回來后,媽媽怕他揍小雨,,準備干涉。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都會越俎代庖,想要幫助孩子解決,,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首先家長的解決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另外也不能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夏東海在這部電視劇中一直扮演了一位非常睿智的父親,其中有一集是劉星要和爸爸聯(lián)機打游戲,爸爸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為了達成目標,劉星做了許多協(xié)調(diào),。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了他非常強的溝通能力,。學會等待,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5,、威脅嘲笑孩子的過錯
有一段時間劉星迷上了看恐怖片,對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晚上都不敢去上廁所,媽媽對此嗤之以鼻,并責備他活該,。而爸爸故作對劉星的恐懼不當一回事,還在談話中巧妙地融入了鼓勵的話,終于,劉星慢慢擺脫了恐懼的陰影,這體現(xiàn)了心理咨詢中的合理誘導,助人自助的辦法,。
合理誘導還有一點是要不斷啟發(fā)孩子,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思維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或者是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他應該怎樣,研究表明自己得出的結(jié)論比別人告訴的要印象深刻,。
6、隨便蒙騙孩子
媽媽幫小雨照看小雨從朵朵那兒借來的小黃豆(一只小鴨子) ,但不小心把小黃豆弄丟了,媽媽起初想到一個辦法,,找了一只差不多的小鴨子代替,,想蒙混過關(guān),可后來還是被孩子發(fā)現(xiàn)了,,讓小雨很傷心,。后來媽媽答應一定找回小黃豆,找了很多地方,最后終于找到了小黃豆,也為小雨上了誠信這一課。
家長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你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孩子也會成為一個守信用的人,但如果家長由于工作忙而忘了自己向孩子許諾過的事情,孩子也會認為言而無信沒什么大不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長就是他們的榜樣,。
7,、不尊重孩子的意愿
劉星不喜歡喝牛奶,他的鬼點子多,設法逃避喝牛奶,有一天他趁小雨上廁所就把自己剩的牛奶倒進了小雨的杯子,小雨由于喝多了而尿了褲子,他要報復劉星,把劉星剩的牛奶倒進了劉星的鞋里,最后兩人產(chǎn)生了矛盾。媽媽最后很智慧的處理了這件事,讓劉星每天喝一次牛奶,而另一頓改喝豆?jié){,。這樣孩子也比較好接受,。
人們往往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孩子也一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同的孩子的口味是不同的,喜歡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不能統(tǒng)一要求,這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
8,、不尊重孩子的個性
在九十二集《我有我美麗》,,小雪不喜歡穿校服,因為她覺得全校學生穿一樣的衣服,完全不能體現(xiàn)個性,可這又與校規(guī)相違背,她的父母親首先接受了她的想法,在15、16歲的年紀,正是愛美,、追求獨特個性的年齡,最后采用了孩子都能接受的方法,。
9、吹毛求疵,,要求完美
《家有兒女》中姐姐小雪的成績出色,,無論是考試,還是比賽,,一直都是第一名,。父母也把她捧為弟弟們學習的榜樣。于是性格越發(fā)要求完美,。結(jié)果高考填志愿時,,只寫了一個學習,但是,,她卻意外落榜了,,她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基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心理特點,,父母對子女通常抱有很高的期望,。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成為有用的人,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有的家庭,,無論孩子表現(xiàn)如何出色,都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會反復強調(diào)“下次要更好”,。
過大的壓力導致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出現(xiàn)許多荒謬的現(xiàn)象。情感上的扭曲違背了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具體規(guī)律,,無疑與父母的期望相背離,。?在這類家庭長大的子女,通常會不停地對自己有“新要求”,,不懂得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更不懂得對別人的“瑕疵”給予包容和理解。
10,、不顧原則,,有求必應
這個重組家庭剛剛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小雪對新媽媽很抵觸,,于是劉梅就想討好小雪,,對于夏雪的要求可以說是不顧原則,有求必應,。甚至將整個家變得像動物園一樣,。
有的父母為了成為子女心中的“好父母”,不惜對子女千依百順,,甚至對子女很不合理的要求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子女,往往任性跋扈,,易發(fā)脾氣;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他人感受,。這其實是害了孩子,。
(實習編輯:鄺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