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這樣的煩惱不再困擾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有了新的認識,,我不再用我們成人的期望去影響孩子的發(fā)展,,更確切地說,不再用成人的經(jīng)驗去阻礙孩子的發(fā)展,。孩子就是孩子,,他有成人所不能體會的恐懼,擔(dān)憂,,也有成人所無法體驗的快樂,、喜悅。你認為快樂的,,孩子未必如此認為,,相反,你認為痛苦的,,孩子也許反而覺得有趣,。我認為家長應(yīng)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判斷孩子的情緒所包含的真正意思,,從而尋找方法讓孩子對事物的看法成熟起來,,讓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起來,讓孩子的性格完善起來,。
我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情況:
害怕
從小孩子膽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敗,,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覺不敢一個人睡一個房間。
以前,,我常常告訴他,,沒什么可害怕的,不信你試試看,。結(jié)果孩子還是,,不僅如此,第二次膽子更小了,。
現(xiàn)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先鼓勵他把他的害怕說出來,從而判斷他到底害怕在什么地方,。比如,,他害怕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作為他的父母,,我們首先鼓勵他把自己害怕的情緒說出來,,目的是:
1.從心理角度上講,,讓他懂得任何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能說出自己最害怕的事,,是克服害怕心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父母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才有可能"對癥下藥",。
3.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無話不談,,親密無間。
我們了解到他是怕陌生小朋友弄壞他的玩具,,對他動手動腳,,他"搞不清楚他們兇不兇",我們知道后做了這樣幾件事:
1.請我們的朋友帶了孩子到我們家來玩,,事先只跟孩子說有爸爸媽媽的朋友來玩,,(我們選擇的朋友大多孩子都比較溫和)朋友來了之后,很自然地大人在一起說話,,孩子在自己房里玩,。我不時地送去他喜歡吃的東西,順便觀察他的情緒,。事實上他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在跟陌生小朋友玩,。他們玩得很開心。--這里我們"策劃"的第一場:在他熟悉的環(huán)境中接觸陌生小朋友,。
2.雙休日經(jīng)常帶他去草地踢球,,或去兒童樂園玩,,一開始我們跟他踢球,,后來借口說太累了,要不然你跟那個哥哥踢吧,,等一會我們再踢,。果然他"上當(dāng)"了。--這是我們"策劃"的第二場:在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接觸陌生小朋友,。
3.帶他去朋友家,,把他丟給朋友的孩子(陌生小朋友)
這是我們"策劃"的第三場: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接觸陌生小朋友。
關(guān)鍵: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有意安排的,,淡化"陌生小朋友"這個詞組,。
現(xiàn)在我的孩子在與陌生小朋友的交往中不再說害怕了。?
使小性子
孩子星期五從幼兒園回家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高高興興的,。常常跟我們談起幼兒園里的事情,。但有時候也愛使小性子,如三個人在一起時不許我和他爸爸交談;一不稱心就大哭大鬧,,甚至賴在地上不起來,。有時我們非常惱火,,本來一切都好好的,但孩子也會莫名其妙大發(fā)其火,,弄得我們也跟著一起發(fā)火,,于是難免有打罵。
我們常想,,孩子為什么會使小性子呢?事后問孩子,,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次,,孩子又耍脾氣了,,他爸爸有些不耐煩,有點要打他的樣子,,我跑去把他抱起,,說了類似"佳佳一個星期沒見到媽媽了,媽媽好好抱一抱,,像抱小毛頭一樣地抱"之類的話,。孩子還在哭 ,但哭聲明顯小了,,之后再給他一個臺階下,,如建議他玩一會兒電腦,看一會兒電視等,,他是個機靈的孩子,,一下子領(lǐng)悟到媽媽是在"幫"他,于是眼淚一擦,,甚至?xí)f:"剛剛我是騙你們的,。"便跑去玩了。
由此我想到,,也許正是由于孩子一個星期沒見到父母了,,才想用發(fā)脾氣使小性子等手段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那以后,,我們總是用"和孩子擁抱",,"親親孩子","說一些思念的話"等舉動讓孩子明白,,雖然一個星期沒見到他,,他依然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我們發(fā)現(xiàn)他耍脾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縱他,,事后的教育仍十分重要。我常常告訴他:"其實你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很想揍你一頓,或者想我再也不愿見到你了,,對你剛才的行為,,我真的感到很生氣,但是媽媽還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如果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他就長大了。"
我們在家中常常做各種游戲,,有一種游戲就是表演:表演各種角色,。通過各種角色的扮演,教育孩子什么樣的人最受歡迎,,什么樣的人最惹人討厭,,從而培養(yǎng)他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xí)慣和與人友好相處的本領(lǐng)。
作為家長,,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多么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長單靠學(xué)校是不夠的。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xué)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很可惜,,論聰明才知可以說很出色,但是由于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這些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著很大的障礙,,行為上有著很大的缺陷,最終影響了學(xué)習(xí),,也打破了家長望子(女)成材的良好愿望,。
今天的后果來自昨天的錯誤,當(dāng)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缺點和困惑時,,真該想一想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責(zé)任編輯:梁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