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親子溝通并不難,。像開車一樣,只要記住紅燈停綠燈行,,堵車的情況就不會發(fā)生,。
親子溝通大堵車
溝通大堵車之一:問一句答半句,不問就不答,,有心事也不對你說(男孩居多)
孩子的心聲:“媽媽總問一些無聊的問題,,比如,你在幼兒園吃的什么菜呀,,王老師對你好不好呀,,你有沒有犯錯誤呀。老一套,。我怎么回答?‘有’;‘沒有’;‘還好啦’;吃什么菜?‘不記得了,。’
“有時候受了委屈,回來對媽媽說,,媽媽馬上立起眉毛對我說,,這點事就哭,你可是個男孩子呀,。”
問題癥結:傳統(tǒng)對男孩的“角色要求”,,本身就不鼓勵他對人傾訴,,而是要求他自己化解。這對男孩而言相當不公平?,F(xiàn)在已有部分家長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想方設法引孩子開口,但他們卻沒有提供有趣的,、能將談話進行下去的溝通話題,,幾年如一日的問題,哪個孩子不煩?何不轉轉話題,,問問:“綜合活動課上的什么內容?”“用樹葉拼金魚有趣嗎?”新鮮的問題,,才有新鮮的溝通。作為父母,,最要緊的事,,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出新鮮、有趣的問題,。
另外,,哪怕孩子的表述丟三拉四,前言不搭后語,,也不要說他“表述能力不行”;更切忌當著孩子同學或其他家長的面打擊他“開口”的積極性,。
溝通大堵車之二:孩子喋喋不休,翻來覆去播報重復信息,。父母聽厭了,,懶得理(女孩居多)
孩子的心聲:“我今天敢爬軟梯了,講給媽媽聽,,她卻不耐煩,,說,去去去,,沒看我正忙著嗎?”
“一路走,,一路說,快到家門口,,媽媽突然對我吼了一聲,,‘你能不能讓我清靜一會兒!’我怎么知道媽媽今天心情不好?”
問題癥結:孩子愿意毫無保留地袒露她的喜怒哀樂,這是件好事,。父母之所以覺得煩,,除了他們自身的情緒起伏外,也跟他們認為孩子的講述沒有提供“有效信息”有關,。很多媽媽頭疼于孩子“話太多”,,滔滔不絕,但翻來覆去就那么幾句,。其實這與家長的引導無方有相當大的關系,。耐心傾聽是基礎,,只要在傾聽的過程中抓住一兩個點,就能將話題引入有趣的“頻道”;這樣有意識地引導一兩年,,孩子的講述就會變得有條理,、有重點、有趣味,。
比如爬軟梯的話題,,媽媽可誘導孩子仔細回憶站在軟梯上的感受,,“有沒有小朋友喊加油?”“在下面保護你的老師是不是很緊張?是不是對你鼓勵地笑?”如此,,不僅教會孩子堅強、有勇氣,,懂得感謝他人的幫助,,也教會了她細致觀察生活中的變化;這不只是對孩子品性的錘煉,對她的語言表達和未來的作文表述,,也有裨益,。
溝通大堵車之三:媽媽是個“大喇叭”,把我的秘密傳揚得到處都是
孩子的心聲:“我跟媽媽說,,我喜歡班里的尤莉莉,,長大后要找她做女朋友。我媽聽了大笑,。我求她別對別人講,,還拉了鉤,結果怎么樣?現(xiàn)在連爺爺奶奶叔叔嬸嬸都知道了,。哼,,我再也不和她講我的秘密了。”
問題癥結:4周歲后,,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都在覺醒,,他愿意告訴你一部分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消息,是希望你理解他,、同情他,、諒解他,當他的同盟軍,。如果做父母的,,僅僅把孩子當作“有趣的玩偶”“出乖露丑搞笑的小人兒”,到處傳揚他的“精彩事跡”,,孩子就會很受傷,,僵局也就這樣出現(xiàn)了。
面對這種情況,,一位媽媽的做法是:找兒子道歉,,說“媽媽不是有意的,,但媽媽知道這讓你傷心了,媽媽愿接受懲罰,,你要怎樣罰媽媽呢?”
結果兒子罰媽媽做了5個仰臥起坐,,做完兩個人就和解了。下次,,當媽媽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時,,兒子就會拉拉她的衣襟:“你又想做仰臥起坐呀?!”
(實習編輯:徐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