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是維持機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主要通過氧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zhì)取得,,每克可供能量分別為:16.7kJ(4kcal),;37.7kJ(9kcal);16.7kJ(4cal),。小兒機體對能量的需要可分5個方面:
基礎代謝所需 為在清醒,、安靜、空腹狀況下,,處于18--25度環(huán)境中人體維持基本生理活動所需的最低能量,。基礎代謝率是指在每單位時間每平方米體表面積人體基礎代謝所需的能量,,嬰幼兒相對較高,,比成人約高出10%--15%,其基礎代謝所需能量約占總能量的50%~60%,。因小兒處于不斷生長發(fā)育中,,體格增長,各組織器官逐漸成熟均需能量,,每增加1g體重約需能量21kJ(5kcal),。若能量供給不足,即可使生長發(fā)育緩慢或停止。第1年生長發(fā)育高峰和青春期生長進入第2高峰時,,能量需要都大大增加,。嬰兒期用于生長發(fā)育的能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26~167kJ(30~40kcal),占總需要能量的25%~30%,。
食物特殊動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SDA)指攝入和吸收利用食物時,可使機體的代謝增加超過基礎代謝率,,如攝入蛋白質(zh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分別使代謝增加30%,,4%和6%,。此種特殊動力作用約維持6~8小時。因蛋白質(zhì)SDA最高,,故嬰兒此項能量所需約占總能量7%~8%,,而食混合膳食的年長兒則僅需5%。
活動所需 此項能量所需與身體大小,、活動類別,、強度和持續(xù)時間有關。小嬰兒除啼哭,、哺食外活動較少,,時間又短,故消耗能量相對較少,;愛哭鬧,、醒覺時間長、活動多的小兒,,此項能量需要可比安靜者高出3~4倍,。隨年齡增大,活動量加多,,此項能量需要也大大高出嬰兒,,12~13歲時約126kJ(30kcal)。
排泄損失能量 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殘留部分排出體外,,代謝產(chǎn)物也須從體內(nèi)排出。通常攝食混合餐的嬰幼兒這部分損失約占進食食物量的10%,,即每日失能量33~46kJ(8~11kcal)/kg,。當有腹瀉或為腸道功能紊亂時可成倍增加。
以上五方面的總和為機體所需的總能量,。年齡越小相對總能量需要越大,表(各種營養(yǎng)素及能量每日需要量表)所列為一般正常小兒所需能量的平均數(shù),個體之間尚存在較大差異,。消瘦者按體重計算的需要量常較肥胖者多,。1歲以內(nèi)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約需460kJ(110kcal),以后可按每3歲減去42kJ(10kcal)簡單估計,,約到15歲時達成人需要量209~251kJ(50~60kcal),。在安排小兒飲食時尚應考慮主要供能營養(yǎng)素蛋白質(zh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間的比例必須合宜,。一般以總能量的12%~15%來自蛋白質(zhì),,30%~35%來自脂肪,50%~60%來自碳水化合物最為合適,。年齡越小蛋白質(zhì)供給量相對越多,。
來源:嬰兒健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