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辛苦懷胎,,寶寶終于呱呱落地了,,媽媽一直懸著的心也隨之落地了。現(xiàn)在,,母子進入了哺乳期,,寶寶會健康快樂地成長嗎?這個階段對媽媽提出了新的要求——哺育要用“心”,。
有這么一個經(jīng)典的故事:
歷史上曾經(jīng)有一個既好奇又殘忍的國王,。他很想知道孩子天生能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于是他就選擇了一個孤兒院,,要求育嬰員只能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但是不能跟他們說一句話。結(jié)果,,一年后所有嬰兒無一例外全部死亡,。國王的“實驗”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卻給后人留下許多沉痛的思考:只要是人,,從他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渴望得到愛,就有與父母交流情感,、溝通心靈的需要,。
按理說,母親十月懷胎,,哪有不愛自己的寶寶的,?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媽媽(尤其是職業(yè)女性)的心態(tài)極其微妙復雜,,寶貝在與媽媽的交往過程中也產(chǎn)生了極其微妙復雜的心理和行為,,有的是良性的,,有的則是非良性的,。
“心不在焉”的媽媽
黃女士說,做了媽媽以后確實有幸福感,,但她常常并不快樂,,甚至很無奈。黃女士曾在一家公司就職,工作業(yè)績出色,,頗受上司的賞識,,但生了孩子以后,她的很多業(yè)務由別人承擔了,,這讓她的自尊心很受打擊,,于是黃女士遞交了辭職書,在家里做起了全職媽媽,,還請了一個小保姆當助手,。
雖然家里經(jīng)濟寬裕,丈夫也通情達理,,黃女士卻常常感到緊張,、恐慌和焦慮,這種情緒影響了她哺乳和養(yǎng)育時的行為狀態(tài),。當兒子醒著的時候,,她有時會與他親切地目光交流、溫柔地擁抱撫摸,、甜甜地喃喃低語,。但也有很多時候,她在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時會心不在焉,,她總覺得自己應該有新的目標并開始為之做準備,;還有更多的時候,為了不打亂自己的睡眠,、吃飯和休閑的習慣,,她會把兒子交給保姆。每當黃女士從陽臺上看到一位母親怡然自得地推著兒童車在外散步時,,一絲內(nèi)疚就會掠過心頭:做媽媽是幸福人生的一件大事,,可是我為什么常常不快樂呢?
兒子丁丁兩歲多的時候,,一天,,黃女士的妹妹帶著兒子來做客,一歲多的小外甥在新環(huán)境中興奮地摸這玩那,,而丁丁卻躲在墻角里不停地抽泣,,聲音不大、畏畏縮縮,。黃女士先是好言相勸,,可丁丁還是縮在那里哭,黃女士忍不住大聲呵斥了起來,,結(jié)果,,丁丁的情況變得更糟糕,。兒子見到外人這么沒出息,黃女士覺得很沒面子,,進而對自己做媽媽的能力懷疑起來,,她更擔心這樣下去,兒子的發(fā)展會不會出現(xiàn)障礙,。
[心理診斷]:
黃女士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出現(xiàn)了“母親非真實性在場”狀況,其不良影響的結(jié)果是兒子出現(xiàn)了“社會性退縮”行為,。
“母親非真實性在場”指的是媽媽對哺乳期寶寶無意識的,、心不在焉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為一種隱隱約約,、難以捉摸的氣惱,。這種態(tài)度在哺乳期媽媽身上的表現(xiàn)并不少見,尤其是在事業(yè)和家庭雙肩挑的知識女性中更為普遍,。
“母親非真實性在場”是形成兒童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不愿做“心靈孤兒”的寶寶
“母親非真實性在場”是哺乳期寶寶面臨的最嚴重的困境,它使寶寶每天都處于緊張的抗爭狀態(tài),,并必須為自己的每一次勝利付出代價,。
當媽媽常常心思游離時,寶寶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察言辨色”的能力,,以偵察媽媽的冷漠,,同時還要使盡渾身解數(shù),來喚回媽媽的關(guān)注和愛護,。于是,,有的寶寶睡眠不好,夜里總是醒甚至吵鬧,;有的不能獨處,,總是粘著大人不放;有的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有的行為退縮膽怯……這些情況一般家長會認為是孩子淘氣,、鬧人或者任性;如果反映給老中醫(yī),,他可能會說上火,、內(nèi)虛等因素導致,接著抓中藥,;然而在心理學家看來,,這些都是嬰兒過度緊張,長期處于警覺狀態(tài)的結(jié)果,,無須服藥,,只要父母尤其是母親改變撫養(yǎng)態(tài)度和養(yǎng)育方式即可。
亡羊補牢未為晚
人生頭三年的養(yǎng)育很重要,,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一點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的認同。但是如果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也就夸大其詞了,,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父母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及時矯正以后,,孩子的情況也很快就“雨過天晴”。
生了孩子后,,黃女士處于一種心理上的“夾板”:事業(yè)與家庭之間的矛盾讓她猶豫,、彷徨,殫精竭慮的結(jié)果是使她常常“身在家里,,心在家外”,,造成“母親非真實性在場”。在黃女士看來,,兒子不善交往,、畏縮不前,是不合邏輯的問題行為,,可是在丁丁的心理世界里,,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邏輯結(jié)果,選擇“社會性退縮”可以吸引媽媽的關(guān)注,,這是經(jīng)過自己漫長的摸索,、付出了心靈的痛苦才取得的勝利。嬰兒雖小,,但也是很有“氣節(jié)”的,,他寧肯自己受委屈、遭受成人的誤解,,也不愿意成為一個心靈上的孤兒,!
與黃女士多次交談以后,她讀懂了自己也讀懂了孩子,,開始了“亡羊補牢未為晚”的拯救工作,。
黃女士一改往常深居簡出的清高的生活習慣,主動與小區(qū)里其他年輕媽媽打交道,,讓兒子與同齡小伙伴一起摸爬滾打,。到了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她就主動邀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做客,,不在乎家里亂成一團糟,,而讓兒子“瘋”個夠,。以前逢年過節(jié),黃女士不愛走親訪友,,現(xiàn)在為了兒子她改變了自己,,帶著他東家串西家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緊急補救,,丁丁不怕與人打交道了,,成為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后來再見到黃女士,,她已在一家公司高薪就職,。她很感慨自己跨過了一條“心坎兒”,當她拋卻顧慮,,全身心投入養(yǎng)育孩子以后,,發(fā)現(xiàn)孩子進步了,自己也成熟了一大步,,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干練,、果敢了。
人生第一年的故事雖然很短,,但是力透紙背,。擁有健康的早期生活經(jīng)歷是兒童走向美好人生的重要砝碼,因此,,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懷特說:“沒有什么工作比撫育出生頭三年的嬰兒更重要,。”
新媽媽和新爸爸們,請與您的小寶貝搞好關(guān)系,!
來源:39健康社區(qū) 作者: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