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一個挺拔的身姿,,但可能想不到一些常見的生活習慣都可能影響到兒童的骨健康喲!當然,,畢竟形成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也不用太緊張,,哪方面做得不夠好,,及時糾正就是了,。
受訪專家簡介:鄧京城,,首都兒研所骨科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擅長治療:小兒脊柱畸形,、小兒髖關節(jié)脫位,四肢及足畸形、創(chuàng)傷后畸形,、大齡性髖關節(jié)脫位等,。出診時間:周二上午。
同床睡→斜頸
壞習慣:小嬰兒就是有這個牛本事,,即使閉著眼睛也能用嘴找到媽媽要奶吃,。過去我們總提倡嬰兒和媽媽分床睡,是為了避免大人捂著寶寶了,,其實這樣還有一個壞處,,就是孩子和家長同床睡時孩子會自然地長時間面向媽媽的一邊入睡。
可能后果:斜頸
專家點撥:長此以往,,這種睡姿會使孩子的頭,、面部習慣性地向一側傾斜,形成習慣性或姿勢性斜頸(一側臉大一側臉小),,俗稱歪脖子,。姿勢性斜頸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抱姿哺乳習慣或一些眼科異常影響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臥睡姿,,一般情況下可自行緩解。 但是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在出生兩周左右出現(xiàn)頭面部總傾斜向一側頸部,,則需要警惕寶寶的一側頸部是否有腫塊,,一旦有可以感觸到的堅硬腫塊需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這種極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頸,。
支一招:寶寶能獨睡最好,,或者媽媽勤換著點方向,。
牽手走→肘脫臼
壞習慣:寶寶開始學走路了,聽說學步車對身體發(fā)育不好,,還不安全,,那就家長親自彎腰牽著寶寶走吧??墒侨绻偸菭恳粋鹊氖?,或者太過用力,也會有問題哦,。
可能后果:橈骨小頭半脫位
專家點撥:嬰幼兒骨骼硬度差,、彈性大。尤其兩歲以下孩子剛學會走路,,家長長時間單側向上牽領走,,孩子重心易發(fā)生偏移,這對骨骼發(fā)育不利,。另外由于孩子肘部橈骨小頭的環(huán)狀韌帶薄弱,,也易發(fā)生橈骨小頭半脫位,如果領的途中孩子突然跌倒還可能會脫臼,。
支一招:左右手交換,、輕輕領著孩子小手,。
早走路→O型腿
壞習慣:別家寶寶都能自己走路了,,咱也抓緊練吧。有些父母把嬰兒能夠獨立行走看成是可喜的開端,,在寶寶還沒有準備好時就早早地鍛煉他站立,、行走。
可能后果:O型腿和X型腿
專家點撥:過早地站立與行走會對嬰兒的骨骼發(fā)育造成一定影響,。由于兒童出生時骨骼正處于發(fā)育時期,,沒有完全鈣化,包圍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軟骨,,孩子一歲以內就學著走,,由于站立不穩(wěn),就會向內或向外用力,,導致兩邊軟骨發(fā)育不平衡,,時間久了,容易影響腿部骨骼發(fā)育出現(xiàn)膝內翻或膝外翻,,即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
支一招:放松心態(tài),孩子想走時攔都攔不住,。小提示:
坐時背部凸小包很正常
寶寶坐下時后背會凸起小鼓包,,因為這個來就診的家長可真不少,,以為脊柱上長了東西,其實,,這是正常的椎骨的棘突,,較瘦小的孩子更易顯現(xiàn)。
一周歲以內的幼兒,,剛剛學會坐著,,背部肌肉還不發(fā)達,所以坐起時很容易出現(xiàn)含胸,、駝背,,彎腰時后背會有一節(jié)一節(jié)的脊椎棘突隆起,這都是骨骼發(fā)育的正?,F(xiàn)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脊柱的發(fā)育,這些表現(xiàn)會慢慢消失,。
(實習編輯:徐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