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青,、腹中痛
中醫(yī)理論認為,,嬰幼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后,,會損傷脾胃的陽氣,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寒濕內生,、腹脹腹痛。而腹內寒濕痛可使面部發(fā)青,,嬰幼兒常見于鼻梁兩側,,如果出現此種癥狀,父母要引起注意,。
·舌苔白又厚,、腹中積食多
正常時嬰幼兒舌苔薄白清透,呈淡紅色。若舌苔白而厚,,呼出氣有酸腐味,,一般是腹內有濕濁內停、或胃有宿食不化,,此時要著眼消食化滯,,可使用小兒化食丹、小兒百壽丹,、消積丸等藥,,以促進嬰幼兒消化。
·手足心熱,,常有病痛
正常嬰幼兒手心腳心溫和柔軟,、不涼不熱,若手心腳心發(fā)熱,,往往是要發(fā)病的征兆,這時要注意寶寶的精神狀況和及時調整寶寶的飲食穿著,。
·口鼻干又紅,、肺胃熱相逢
若寶寶口鼻干燥發(fā)熱,口唇鼻孔干紅,,鼻中有黃涕,,表明寶寶肺、胃燥熱,,需要讓寶寶多飲水,、避風寒,以免寶寶發(fā)生高熱,、咳嗽,。
·食欲不振
如果寶寶飲食過量,或者吃了生冷的,、不易消化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寶寶肚脹不舒服、飲食不暢,,導致食欲不振,,在睡眠中常常翻動不安、磨牙,。
·睡眠姿態(tài)
正常的嬰幼兒睡眠時比較安靜舒坦,、呼吸均勻且沒有聲響,有時小臉蛋上還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表情,。但寶寶入睡時若出現以下狀態(tài),,則是不正常:
1、剛入睡或即將醒時滿頭大汗,并伴有其它不適癥狀,,比如有四方頭,、出牙晚、囪門關閉太遲等,,這是患了佝僂病的征兆;
2,、夜間睡覺前煩躁,入睡后全身干澀,、面頰發(fā)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正常是110次/分鐘),,便預示寶寶即將發(fā)燒;
3,、睡眠時哭鬧不止,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fā)燒,這可能是寶寶患了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
4,、熟睡尤其是在仰睡時,鼾聲較大,、張嘴呼吸,,而且出現面容呆笨、鼻梁寬平,,則可能是因為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所引起的;
5,、睡覺后不斷咀嚼、磨牙的話,,則可能是肚子里有蛔蟲,,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所致;
6,、睡覺后用手搔屁股,,且肛門周圍有白線頭樣的小蟲在爬動,則是蟯蟲病,。
·大便干,、呈羊屎狀
正常嬰幼兒的大便為軟條狀,每天定時排出,。若大便呈羊屎小球狀,,且干燥難以排出,或2~3日一次干大便者,,多是腸內熱氣過重,。內熱過久,,寶寶不僅容易出現上火癥狀,而且容易感冒發(fā)燒,。
另外,,常言道,要想小兒安,,常保三分饑和寒,。饑不是說要讓寶寶餓肚子,寒也不是要讓寶寶受涼挨凍,,而是指寶寶飲食穿著要適量,,不偏食、不過熱,,并根據季節(jié)變化作相應調整,。吃得過飽、或過熱出汗太多,,都會使寶寶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引發(fā)疾病。
(責任編輯:林桂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