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驗1:從“下頜部”喂藥不會嗆咳
給孩子喂藥,,成人都是參照自己吃藥的方式———張口,、灌藥、吞下,。但半歲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藥雖然簡單,卻難免太急引起嗆咳和嘔吐,,并不是好方法,。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兒科余明醫(yī)生說,要讓小寶寶比較輕松地吃藥,,姿勢一定要正確,。“先把寶寶的頭抬高,讓臉側偏,,然后將勺或吸管從下頜部(口腔靠下牙的一側)伸進去慢慢喂藥,,勺或吸管不要急著拿出來,等孩子把藥吞下了再拿出來,。”
經(jīng)驗2:鼓勵大孩子自己吃藥
孩子到了2歲,,多半已經(jīng)學會自己用勺。這時孩子生病,,除非身體很虛弱,,如果精神和食欲還不錯,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吃藥并給予贊揚,。一旦孩子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藥了。不過,,這有賴于從小的潛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時,,不愿意吃藥,家長不忍心強迫,,想著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針,結果強化了孩子不吃藥的想法,,畢竟打針的副作用和風險性要比吃藥高很多,。有的家長則把吃藥當成懲罰手段,孩子不聽話就嚇唬說要吃藥,,還強調(diào)是苦藥,,孩子當然更加不愿吃藥。
余明說,,小孩3至6個月時,,要適當給他們喝多種口味的果汁和湯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湯、芥菜湯(湯要是滾湯,,里邊不加鹽)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讓孩子慢慢適應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藥的時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長什么東西都帶頭吃,,對孩子也有很好的影響。
經(jīng)驗3:孩子吃藥嘔吐咋辦
孩子小時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會吐,,吃藥更是如此。這種嘔吐是無意識的,,只要是喂藥后不久,,吐掉的藥量都要及時補回,否則達不到藥效,。但3歲以上的孩子吃藥嘔吐常常是家長慣的,孩子不愿意吃,,吃藥就覺得惡心,,這個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所以也要從小引導,,方法和上面講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實在不肯吃藥,,嫌藥苦,特別是片劑的藥,,可以用孩子愛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兌著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上的量來控制,,否則也會失效。牛奶可能和藥物起反應,,不建議和藥物摻在一起,。
經(jīng)驗4:吃藥要謹遵醫(yī)囑
所謂謹遵醫(yī)囑,就是要嚴格聽從醫(yī)生的指導,,醫(yī)生說藥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隨意加減,,減了沒有藥效,,加了可能會產(chǎn)生嚴重的副反應。
每次的藥量需要精心計算好,。只有在吃藥立刻嘔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補回相應的量,,否則該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藥后半個小時嘔吐了也不用加,。醫(yī)生若一次開了好幾種藥,,只要沒交代分開吃,通常都可以把幾種藥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后不能放太長時間,。
另外,思密達和嗎叮嚀必須在飯前(含喝奶前)半小時吃,,前者是讓腸黏膜形成保護膜,,后者是促進胃腸排空,不提前吃就沒有效果,。但多酶片是開胃的藥,,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熱,、退燒的藥物,飯后吃即可,。若孩子頻繁嘔吐,,則最好在兩餐之間吃藥。
最后,,要強調(diào)一點,,除了退燒藥,,不要把孩子的藥常備在家,小孩不舒服應該看醫(yī)生,,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實習編輯:徐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