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貧血癥”是在1985年10月由日本的松本隆五醫(yī)師提出的,,它實際上是指嬰幼兒因過量飲用牛奶,,忽視添加輔食,,而引起的小兒缺鐵性貧血,。有些寶寶特別愛喝牛奶,,以至在應該添加輔食時或該吃固體食物時,依然堅持以牛奶作為主食,。
“牛奶貧血癥”是在1985年10月由日本的松本隆五醫(yī)師提出的,,它實際上是指嬰幼兒因過量飲用牛奶,,忽視添加輔食,而引起的小兒缺鐵性貧血,。有些寶寶特別愛喝牛奶,,以至在應該添加輔食時或該吃固體食物時,,依然堅持以牛奶作為主食。
單單吃牛奶容易貧血
“牛奶營養(yǎng)豐富,,是很適合嬰幼兒的食品,。牛奶吃得過多怎么會患缺鐵性貧血呢?”很多父母都覺得難以理解,。其實這里有多方面原因,。
新生兒出生時從母體帶來了一定的鐵,這是人體生成血細胞的必需元素,,但到4-6月后,,寶寶從母體獲得的鐵基本用完,就需要從食物中補充鐵質,。鐵在一些蔬菜及動物內臟中的含量較高,,如果不注意補充這些食物而單單吃牛奶,就會造成寶寶缺鐵性貧血,。
牛奶中含鐵很少,,吸收也比較差:
●一般來說,,1000毫升市售牛奶中僅含有0.5-2.0毫克鐵,,而1歲的孩子每天需要從食物中攝取6毫克鐵,。牛奶不僅含鐵量少,,且鐵的吸收率很低,。牛奶中含鐵量只有母乳的33%。母乳中鐵的吸收率可達50%,,而牛奶中鐵的吸收率僅為10%,。
●維生素C能提高鐵的吸收利用率,但它在牛奶中含量很少,。
●牛奶及一些嬰兒配方奶粉中的鈣,、磷、鉀含量較高,而這些礦物質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鐵的吸收,。
●銅是人體中多種酶的組成成分,,而某些氧化酶能促進腸道對鐵的吸收率。牛奶中的銅含量極低,,很難滿足嬰兒的生理需要,。這也是造成“牛奶貧血癥”的原因之一。
牛奶過敏會間接造成貧血
牛奶中至少含有5種抗原蛋白成分,,當這些蛋白質進入未發(fā)育成熟的嬰兒胃腸時,,由于胃腸中缺乏分解它們的酶,這些外來的異性蛋白就會作為抗原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進入人體的異性蛋白越多,,所產生的抗體也越多。如果發(fā)生在一些免疫功能不全的嬰兒身上,,就會產生抗原抗體的結合,,引起過敏反應。
近年的醫(yī)學研究發(fā)現,,每日喂給1000毫升以上大量鮮牛奶的寶寶,,會因過敏反應而在腸道內引起慢性出血。嬰兒正處在迅速生長發(fā)育的階段,,血容量不斷擴充,,即使少量失血也會產生貧血(這種孩子,進行大便隱血試驗,,就可以明確診斷),。
換乳期寶寶,要特別小心“牛奶貧血癥”
換乳期是指從嬰兒出生第4個月到1歲左右這段時期,。其間孩子的主要食物開始由液體食物(母乳,、牛奶等)過渡到糊狀食物(菜泥、肉泥等),,再過渡到固體食物(飯菜),。
換乳期的孩子要特別小心“牛奶貧血癥”。因為這一時期,,很多父母往往只是一味地給孩子吃牛奶以漸漸代替母乳,,或是讓孩子一直喝液體食物直到1歲之后直接過渡到固體食物。
就因為這些爸爸媽媽忽略了寶寶進食糊狀食物的過程,,不夠重視換乳期菜,、肉、水果等食物的均衡搭配和喂養(yǎng),,使得孩子不能全面吸收營養(yǎng),,造成孩子生長發(fā)育不良,,而最常見的后果就是造成孩子缺鐵性貧血,也就是患“牛奶貧血癥”,。
合理飲食,,避免“牛奶貧血癥”
要避免寶寶患“牛奶貧血癥”,就要從根本上解決缺鐵的問題:
1,、如果新生寶寶不能得到母乳喂養(yǎng),,應盡量提供嬰兒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配方奶粉較之新鮮牛奶,,營養(yǎng)更接近母乳,。
2、寶寶從四個月開始,,就應逐步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輔食。為補充鐵的不足,,還需特別添加雞蛋黃、豬肝醬等含鐵豐富的食品,。稍大些的寶寶可添加易消化的流質和半流質食品,,如米粥、面條,、豆腐,、魚泥、肉泥,、豬肝腸,、動物血和植物油等,盡量做到飲食多樣化,。
3,、寶寶選用鮮牛奶后,每次加熱最好使用鐵鍋,。
4,、對于因牛奶過敏引起腸道出血而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孩子,應盡量少吃牛奶,,奶量減少到每日500毫升以下,,或改用奶粉(可去除鮮奶中不耐熱的蛋白抗原)喂養(yǎng)。
牛奶加熱的時間不要太長
為孩子煮牛奶時,,不要讓牛奶長時間沸騰,,以免造成葉酸、維生素B12的抗貧血因子的流失,,從而間接導致孩子貧血,。
(實習編輯:呂瑞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