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期”是從母親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新生兒各系統(tǒng)臟器功能發(fā)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jié)功能較差,,易感染,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
從以下幾方面告訴大家:
一 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室內溫度適宜保持在25~28攝氏度,。盛夏要適當降溫,。室內的光線不要太暗或者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里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二 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于頭顱的發(fā)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厘米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喂養(yǎng)后多采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臥位時,應該經常變換體位;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采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向一面,此時要有家長在一旁監(jiān)護,。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家長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喂養(yǎng),。
三 從嬰兒糞便看健康狀況
嬰兒大便的次數和性質常常能反映其胃腸道的健康和病理狀態(tài),故觀察或檢查嬰兒糞便極其重要,。
胎便:新生兒出生3日內排的胎便粘稠,,色黑綠或深綠,無臭,,若喂養(yǎng)充分,,2~3日即轉為正常的嬰兒大便,。
母乳喂養(yǎng)兒的糞便:母乳喂養(yǎng)兒的糞便呈黃,黃綠色或金黃色,,均勻呈膏狀,,或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脂肪小塊),有酸味不臭,,排便次數較多,。
人工喂養(yǎng)兒的糞便:糞便呈淡黃色或灰黃色,較干稠,,臭味明顯,。每日1~2次。如果大便呈水樣,,也許是病理狀況,。如果臭味較濃說明蛋白質多孩子消化不好,如果糞便泡沫較多說明嬰兒對糖消化不良或是奶中糖含量較多,,發(fā)酵比較旺盛的緣故,。
混合喂養(yǎng)兒的糞便:用母乳或奶粉喂養(yǎng)的嬰兒若同時加淀粉類食物,大便可能增多,,稠度稍減,,呈暗綠色,臭味加重;若加食蔬菜水果等,,大便外觀近似成人糞便,。
糞便顏色異常:糞便排出綠色糞便且次數增加說明腸蠕動增加了1 也許奶量不夠 2 是嬰兒體內有輕度炎癥,要進一步觀察或看醫(yī)生,。如果排出白色糞便,,常常提示嬰兒膽道不通,膽汁排不到腸內,,如伴有皮膚發(fā)黃應及時就醫(yī),。
四 新生兒出生后什么時候開始哺乳?
以往主張讓產婦及剛出生的新生兒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要求正常新生兒一般在生后6—12小時,,早產兒甚至更晚?,F在人們認識到,這種主張是片面的,,不利于小兒的健康,,晚喂奶的新生兒黃疸較重,有的發(fā)生低血糖,,使腦部受到損傷,,有的發(fā)生脫水熱。而且許多中外心理學家發(fā)現,,新生兒出生后第一小時是個敏感期,,且在出生后20—30分鐘的吸吮反射最強,。如果此時沒有得到吸吮體驗,將會影響以后的吸吮能力;專家們還認為,,新生兒出生后母子接觸時間越早,、越長,母子間的感情越深,,嬰兒的心理發(fā)育越好。
因此主張應讓新生兒在出生后1小時內,,就開始伏在母親的胸前吸吮乳頭,。所以孩子應在出生后盡早吃到母乳。
五 注意保護臍帶
不要隨便打開臍帶的包扎繃帶,,保持繃帶干燥,、清潔,若發(fā)現有血液滲出現象,,應立即請醫(yī)護人員重新包扎,。
六 注意清潔衛(wèi)生
新生兒皮膚表面有一層胎脂,有抵抗風寒和潤滑皮膚的作用,,不要急于洗去,,1~2天后,胎脂就會被吸收,。給新生兒擦身時宜自上而下地擦,,洗完后在腋窩、皮膚褶皺處抹上熟的食用油脂,。當臍帶脫落后,,可給嬰兒洗澡,水溫不宜太熱,。應盡量在喂奶前1~2個小時洗澡,,并防止水滴進入耳道內。嬰兒的衣物和尿布要柔軟衛(wèi)生,,并勤洗勤換,,不要用堿性太強的洗衣粉、肥皂等洗衣物,。
七 注意家庭成員健康
與孩子接觸較多的家庭成員,,其身體健康與否,對嬰兒的健康至關重要,?;加薪Y核、肝炎,、痢疾等傳染病者,,不可接觸嬰兒,,以免傳染。
(責任編輯:林桂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