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教育咨詢中,,我發(fā)現(xiàn),前來咨詢的父母越來越年輕了,,前些年,,初中生和小學生的家長比較多,近些年,,學前兒童的家長漸漸增多起來,,而最近一年來,準媽媽準爸爸的來訪逐漸增多,,他們對腹中胎兒的生理發(fā)育和教育十分關注,。當然,專業(yè)敏感提醒我:這些準父母的心理中,,既有積極的因素會對孩子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也有消極的因素可能對孩子的發(fā)展起阻礙作用。
自從劉女士懷孕以后,,夫妻倆就對未來滿懷希望,,丈夫在生活上對她很體貼,還到處打聽各種“準媽媽班”,,好讓妻子在專業(yè)指導下生出一個聰明健康的寶貝,,并打算孩子出生后就不讓妻子上班了。已經(jīng)32歲的劉女士也算是夠幸福了吧,,可是她的心理并不總是陽光燦爛,,不時會刮風下雨,或陰霾滿天。她做過一些情節(jié)很相似的夢,,比如:孩子生出來發(fā)現(xiàn)有6個指頭,,或者會有一種很怪的蟲子來叮咬嬰兒,她甚至還夢到一向感情很好的丈夫突然消失,,自己在無助的孩子面前更加無助ˇˇ她很困惑自己怎么會這樣,,擔心這種不好的狀態(tài)會影響腹中胎兒,一到這種情況她就會加長“胎教”時間,,期望對孩子有所彌補,。說給丈夫聽,他則一笑了之,,他覺得妻子快當媽媽了,,神經(jīng)有點過敏是正常的。
雖然其他孕婦描述的細節(jié)不同,,但是她們的心理狀態(tài)是相似的,,反映了準媽媽們普遍的心理特點。
在提倡晚婚晚育的現(xiàn)代社會,,孕婦年齡越來越大,,這對緩解大國人口的壓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對孕婦個人和每個家庭來說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準媽媽:幸福而不安全
現(xiàn)代年輕夫婦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對教育的提升價值堅信不移。他們相信華生的一句名言:“請給我十幾個強健而沒有缺陷的嬰兒,,讓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的世界中教養(yǎng),,那么,我可以擔保,,在這十幾個嬰兒中,,我隨便拿一個來,都可以訓練其成為任何專家——無論他的能力,、嗜好,、趨向、才能,、職業(yè)及種族是怎樣,,我都能夠任意訓練他成為一個醫(yī)生,或一個律師,,或一個藝術家,,或一個商界首領。”這種近似于神話的教育萬能論深深地影響著年輕的夫婦們,,尤其是那些缺乏“身臨其境”經(jīng)驗的準爸爸們更是如此,,可是壓力卻讓準媽媽們承擔了,。
劉女士的夢是很有寓意的,反映了現(xiàn)代社會對女性面臨角色轉(zhuǎn)換時的心理挑戰(zhàn):
●對生命的擔憂
“孩子生出來發(fā)現(xiàn)有6個指頭,,或者會有一種很怪的蟲來叮咬嬰兒,。”這是女性做母親以后特有的對生命之脆弱的擔憂,這種擔憂是準爸爸體驗不到的,。
●對角色定位的困惑
“一向感情很好的丈夫突然消失”是女性對“妻子+母親”雙重角色如何定位的困惑,。女性希望自己承擔母親角色后,依然得到丈夫浪漫的愛情和婚姻,,一直“相安無事”的丈夫卻對妻子的這些心理變化“蒙在鼓里”,,再說劉女士對自己做母親后將失去職業(yè)女性的角色,也持有一定的懷疑,,她曾說:“工作中的女性是最有魅力的,。”
●對養(yǎng)育孩子缺乏信心
“自己在無助的孩子面前更加無助”則是準媽媽對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如果新媽媽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規(guī)模大,、穩(wěn)定性高而且很得力的話,,準媽媽就不會感覺那么孤立無援。
可見,,劉女士處于幸福蜜罐,但心理安全并不是100%,。
劉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健康是生命之本,失去了正常標準,,談何“聰明”,?她聽到過許多不安全的故事,生孩子雖然只是一瞬間,,但是里面險象環(huán)生,,其中的主客觀因素錯綜復雜,誰知道自己到時候是不是很順利呢,?雖然因懷孕而升騰的“一團希望之火”渲染了熱烈的家庭氣氛,,婆家和娘家關懷備至,可是胎兒越大自己心里越?jīng)]底,,又不好向丈夫天天嘮叨自己“杞人憂天”的故事,,這些消極心態(tài)只好在夢里慢慢“消化”了,結(jié)果夢也“消化”不了,,產(chǎn)生“積食”,,影響到白天的情緒和行為。比如劉女士延長胎教時間的做法就是不適宜的,,因為胎兒的聽覺器官非常稚嫩,,不能接受長時間、高密度的刺激。
☆準媽媽的心理影響孩子的發(fā)展
準媽媽的緊張,、焦慮和壓力等心理狀況,,都會影響胎兒的發(fā)育,甚至塑造孩子未來發(fā)展的模板,。有人專門做過研究,,調(diào)查那些母親在懷孕期間情緒變化很大的兒童,看他們在童年乃至青少年期有怎樣的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母親的情緒、情感和胎兒的情緒,、情感雖然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是母親種種激烈的心理反應在胎兒身上產(chǎn)生積累效應,有可能導致孩子將來性格怪異,,如表現(xiàn)為強迫型神經(jīng)癥,、偏執(zhí)型人格等??梢?,準媽媽不健康或亞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對胎兒的影響不是一時一事的,是長期的,。這種狀態(tài)還會改變準媽媽對孩子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態(tài)度,,從而影響孩子的發(fā)展。
☆準爸爸:需要多花些心思
有句俗話:“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反映了局外人難以避免的自命清高的心理特點,。妻子懷孕以后,雖然做丈夫的也不辭辛苦地干了許多活兒,,但這都是“外圍工作”,,準媽媽的心理支持和幫助更需要準爸爸付出努力,丈夫若無其事的“一笑了之”會加劇準媽媽的無助感,。
據(jù)研究,,第29—32周的胎兒開始對外界聲音敏感,音樂聲,、潑水聲及其他聲音都能引起胎兒的感知和活動,,母親的心跳聲以及走路的節(jié)奏律動能使他感覺安全、變得安靜,。如果準爸爸與準媽媽的心理溝通暢通無阻,,對準媽媽的心理關懷無微不至,那么胎兒一定能聽到媽媽安穩(wěn),、平常的律動的“心音”,,甚至感覺到爸爸媽媽依然相愛的浪漫情調(diào),,因為他渴望這種綠色的、環(huán)保的心理氛圍,,這是他和媽媽都需要的生長“激素”,。
(來源:39健康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