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廣東省地中海貧血防治協(xié)會理事大會在廣州召開,。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廣東省中有11%人口是地貧基因攜帶者,攜帶α地貧基因的約為8%,,余下的約3%則絕大部分攜帶的是β地貧基因,。
專家表示,地中海貧血屬于一種“可防難治”的遺傳性疾病,,重型β地中海貧血的患者終生需要輸血和去鐵治療,,根治的方法只有進行骨髓移植。專家提醒,,如果能在婚前就清楚了解自己的遺傳背景,,并且在產前做好地貧篩查和診斷,就可以有效把下一代患重型地貧的機會減至最低,。
輕型地貧幾乎無癥狀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兒科主任李春富介紹,,α地貧根據(jù)患者基因缺陷的個數(shù)不同可以分為靜止型、輕型,、中間型和重型,,而β地貧也可類似地分為輕型、中間型和重型,。“患有靜止型,、輕型α地貧或者輕型β地貧幾乎沒有癥狀,這類人可以說是患者,,但也可以把他們視為正常人,,不需要治療。
廣東每9個人就有一個攜帶了地貧基因,,有些廣東人長期臉色不太好,,可能就是患有輕型地貧的原因。理論上說這類人群應該避免氧化性的食物和藥物,,但是我個人認為,,如果終身都注意不吃這不吃那的話,他們的心理負擔對身體的影響更大,,所以就把自己當作正常人一樣就可以了,。”
李春富指出,對社會和患者家庭影響最大的是重型α地貧和重型β地貧,。其中重型α地貧通常會造成胎兒胎死腹中或者出生后不久就死亡,,是造成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一年全省大概有1000多例由重型α地貧造成的出生缺陷”。而重型β地貧的影響更為深遠,。
重型β地貧一般會在孩子1歲以內發(fā)病,,一旦患兒的血色素降到7克以下,就需要每隔20來天輸血一次,,還需要用鐵鰲合劑增加鐵從尿液和糞便排出,,對患者本人和家人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唯一根治重型β地貧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先不說合適的配型難以找到,,移植手術的費用和風險都不低,而且成功率只有七八成,。所以最重要的還是預防為主,。”
成年后最好了解自己的遺傳背景
如果兩夫婦都是地貧基因攜帶者,他們孩子就一定會得地貧嗎?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兒科主任方建培教授表示,,如果夫妻為同型地貧基因攜帶者,,每次懷孕,胎兒有1/4的機會為正常,,1/2的機會為基因攜帶者,,另1/4的機會為重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而如果夫妻雙方攜帶的是不同型的地貧基因,,或者只有一方攜帶地貧基因,,所生的孩子不會得地貧。
“預防地貧,,從成人到結婚是第一道防線,,如果能夠在這個階段把自己和配偶的遺傳背景搞清楚是最好的”。
據(jù)廣東省地中海貧血防治協(xié)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吳學東介紹,,自協(xié)會在2003年成立以來,,每年都會在大學生中開展大型宣教活動。會長李春富表示,,香港一直在高中生中宣傳地貧防治知識,,近些年來重型β地貧患兒的出生率已經接近于零,香港的經驗說明讓這些日后會為人父母的學生們提前了解地貧知識,,對預防地貧的效果顯著,。
至于預防地貧的第二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線,就是產前診斷,。產前篩查發(fā)現(xiàn)孕婦為地貧基因攜帶者后,其配偶也需要前來接受檢查,,如果查出雙方為同類型地貧基因攜帶者,,則要為孕婦腹中的胎兒進行產前基因診斷,。如果基因診斷發(fā)現(xiàn)胎兒患有中間型或重型地貧,醫(yī)生會建議孕婦終止妊娠,,如果是正?;蜉p型地貧兒,則可以繼續(xù)妊娠,。
專家表示,,如果發(fā)現(xiàn)孕婦為地貧基因攜帶者,需要其丈夫也到醫(yī)院進行檢查,,這樣中間可能會耽誤時間,,再加上檢查所需時間,可能會使之后的產前診斷時間緊迫,,所以產前診斷也應該預留“提前量”,,在孕早期進行。
(實習編輯:鄭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