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一:身體不舒服
專家表示,,懷孕期間大部份的不適癥狀,像腰酸背痛,、腹瀉,、便秘等現象的產生多屬正常,,是懷孕期間常見的現象。若能了解這些癥狀乃是孕期正常的,、常見的,,并能以平常心來看待,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法,,大致上都不會有任何大礙,。
破解之道:
以下列舉出孕期常見的不適癥狀及其處理方法,讓準媽媽們能“對癥下藥”,,將不適減至最低,,讓身體獲得紓解。
孕吐
俗稱“害喜”,,在早晨起床及空腹的時候較嚴重,。
少吃油膩及太甜的食物,可于早晨先吃面包或蘇打餅,,休息20~30分鐘之后再起床;于兩餐之間可吃少許的食物或牛奶,。 陰道分泌物增加
孕期因荷爾改變,陰道泌物會增加:又因抵抗力弱,,易引起發(fā)炎,。
經常保持會陰部的清潔,穿著棉質,、吸汗的內褲;分泌物如有臭味或搔癢時,,必須就醫(yī)診治。
暈眩
有貧血或低血壓現象的孕婦,,在迅速下床或猛然站起時,,常會有暉眩的感覺。
多攝取含鐵的食物,,如肝類:動作宜放慢,,以減少因暈眩而發(fā)生意外。
腰酸背痛
因為子宮變大所以易引起腰酸背痛,。
時時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長時間站立,多做產前運動以減輕疼痛,。
疲倦
由于子宮增大,,肌肉負擔增加,因此容易產生疲倦感,。
每日能睡足8小時,并能于中午休息片刻,。
貧尿
因子宮變大而壓迫到膀胱,,因而會有貧尿的狀況,。
在懷孕的初期和最后一個月,會有排尿不完全的情形;若有尿意一定要去排除,,千萬不可憋尿,,以免造成感染。
便秘
因子宮變大而壓迫到直腸,,骨盆內壓增加,,血液不易回流,易引起內痔,。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吃粗糙不易消化或過于油膩的食物;并能養(yǎng)成定時排便與適度運動的習慣,。
胃部灼熱
懷孕末期因子宮脹大而壓迫胃部,而產生灼熱感,。
避免下腹部用力或太淚烈的運動,,且不可提重物或長途旅行;宜少量多餐,保持正確的姿勢,。
靜脈曲張
子宮增大壓迫,。而使得下肢和外陰部的靜脈血管浮出。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整天坐著,,休息時間時將雙腿抬高,,可穿彈性襪以防靜脈曲張。
心悸
胎兒日漸長大,,氧氣供應及新陳代謝增加,,而使得心跳加快。
避免過度的運動,,多休息,。
抽筋
因胎兒需大量的鈣來發(fā)育骨骼,而造成母親體內缺鈣所致;夜晚溫度低,,較白天易發(fā)生,。
多喝牛奶補充鈣質,晚上睡覺盡量穿長褲,,并常更換姿勢,,避免下肢過度勞累。
雙腳浮腫
血液中的水份增加,,造成雙腳浮腫的現象,。
避免吃鹽份太高的食物;穿著低跟、柔軟的鞋;常更換姿勢并抬高下肢休息,。
困擾二:擔心自己情緒不穩(wěn)定
面對自己因懷孕而改變甚多的體態(tài),,再加上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所引發(fā)的諸多身體不適癥狀,使得準媽媽們在生理上承受極大的壓力,,而引發(fā)心理上情緒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若準媽媽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的情緒中,非但對自已的身體狀況造成不良影響,,更可能會影響腹中胎兒的身心發(fā)展,。
專家建議在疑問產生時,請教專業(yè)的醫(yī)療人員,,尋求解決之道,,不要再讓自己陷入過度的擔憂之中,來幫助紓解心理上不穩(wěn)定的情緒,,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傷害,。
這個時候,準爸爸也不能閑著,,要去了解,,知道準媽媽為什么會有這些身體上和情緒上的問題,了解并接受事實,,關心她,、體貼她,讓準媽媽能夠在“愛”中孕育新生命,。
陪同太太做產檢,、和她一起去學拉梅茲呼吸法、體恤太太懷孕的辛苦,、共同承擔孕期生身心上的轉變……準爸爸的這些行為都可能對準媽媽極大的幫助,。因此,準爸爸可別忘了,,在成為一個稱職的新好爸爸之前,,得先學會做一個體貼溫柔的好先生。
破解之道:
你可以是一個“憂心忡忡的準媽媽,,相對的,,你也可以做個“快樂無比”的準媽媽啊!面對不佳的情緒狀況時,該怎么化解呢?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供準媽媽們參考,。
上媽媽教室
媽媽教室為準媽媽們安排了許多懷孕,、生產的相關課程,準媽媽可以充分運用媽媽教室內的資源,,解答你所有的疑問;當你了解的愈多,,內心的憂慮也就相對的減少;準媽媽參與媽媽教室的課程、活動,,可以吸取相關資訊也可以和其他的孕媽媽們做些心得交流喔!
閱讀相關書藉
準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懷孕,、生產方面的書藉,,或者是一些能幫助心情放松的心靈與生產的相關事宜,另一方面閱讀一些心靈方面的書藉,,可以讓準媽媽心情放松、情緒狀況穩(wěn)定,,不失為腹中寶寶進行“胎教”的方法,。
面對問題,而非逃避問題
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就是正視問題,、面對問題的存在,而非逃避問題,。把懷孕時,,不管是生理或心理的問題一列出,在門診時尋問專業(yè)醫(yī)師或媽媽教室的護理人員,,試著將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并加以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與準爸爸一起學習生產法
學習生產法能夠幫忙你在生產時放松,、控制肌肉,在疼痛時能轉移注意力,,并且可以預先減輕你對生產的陌生感與恐懼感,,讓你能勇敢的面對生產,充滿信心的迎接生產,。而準爸爸的陪同參與,,將使準媽媽更有安全感,讓夫妻倆能共同擁有偷快的生產經檢,。
認同自己末來所要扮演的角色
對于自己即將扮演的角色-媽媽,,能以一種成熟的態(tài)度來面對這個角色,并在先前就學習如何做個媽媽;不要有排斥,、恐懼的心態(tài),,面對這個全新角色,能夠以愉悅的心倩來面對,,并深信自己是能夠勝任的,。
轉移憂慮的情緒
不要讓自己長期處于憂慮的情緒中,試著找尋一些有興趣的活動,,像種花,、看書、聽音樂……或者與親朋好友聊聊天,,將心中的不良情緒抒發(fā)出來;更甚者若有極嚴重的憂慮感,,可以尋找專業(yè)的醫(yī)療人員進行咨詢,、協商,以減輕憂慮的不良情緒,。
困擾三:擔心胎兒健康狀況
婦產科門診中,,最常見到準媽媽緊張萬分的詢問醫(yī)師,莫過于胎兒的健康問題,,主要是擔心生下不正常的胎兒,。
臺北長庚醫(yī)院產科主任謝景璋醫(yī)師表示,即使是一般的正常孕婦,,生下不正常胎兒的機率仍有3~5%,,其造成原因,根據統(tǒng)計:20~25%是先天性異常(如遺傳基因異常),,7%為藥物影響,,3~5%是受到感染(如德國麻疹),4%為母體異常(如糖尿病,、吸煙,、喝酒),其余的大部份是不明原因所造成的,。
透過詳盡的例行性產前檢查,,并針對某些高危險群孕婦做篩檢,可檢查出絕大部分有重大異常的胎兒,,醫(yī)師會建議孕婦終止懷孕,。至于其他不影響生存、健康,、發(fā)展的小缺陷,,以目前的超音波技術尚且無法探測得知,必須等胎兒出生后才能發(fā)現,,不過通常是可以治療與矯正的,。因此,未生產前誰都不敢百分之百肯定未出生的胎兒是正常的,、是健康的,。
然而,過度的擔憂也是不必要的,,準媽媽只要能選擇專業(yè)的產科醫(yī)師,,定期做產前檢查,遵照醫(yī)師的指示用藥,,遠離不良的環(huán)境,,避免接觸感染源,做好應盡的“人事”,其他的就“聽天命”吧!
破解之道:
遠離畸胎原
在醫(yī)學上,,對發(fā)育中的胎兒有影響或有副作用的因子,,稱為“致畸因子”,包括藥物,、感染,、化學物品及放射線物質等。一般而言,,懷孕初期三個月,,是胎兒細胞分化與器官形成的重要時期,致畸因子在此時最容易造成胎兒異常,。然而,在整個懷孕過程中,,胎兒都可能受到致畸因子的影響,。
藥物:包括男性荷爾蒙、酒精,、某些抗生素(如四環(huán)霉素),、抗癲癇藥、抗癌藥物,。一旦有計劃要懷孕時,,月經來的十天內可服藥,之后,,宜謹傎或避免服用任何藥物,。因為在無法確定用藥的安全性時,只好訴諸消極性的避免,。
胎內感染:包括德國麻疹,、梅毒、B型肝炎,、水痘,、巨細胞病毒感染。積極的對策是,,孕前先確認是否具有這些病毒的抗體,,若是沒有應作病毒疫曲預防注射,獲得抗體大約三個月后再考慮懷孕,。
超音波篩檢
懷孕初期:
主要目的在確定懷孕周數,、預產期,與是否為子宮內懷孕,。
懷孕中期:
除了彌補懷孕初期未作超音波檢查之不足,,主要目的還是針對胎兒的重大畸形作篩檢,如腦部異常(水腦、無腦……),、四肢畸形,、胎兒水腫等、另外,,此時可由超音波得知胎兒的性別,。
懷孕末期:
主要目的為評估胎兒的發(fā)育狀況、胎兒體重,、胎位是否正常,、有無植人性胎盤或前置胎盤、羊水量的多寡,、是否有合并畸形(早期未出現)等,。
(實習編輯:鄭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