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頭顱血腫怎么辦?
分娩時胎兒在子宮中,,顱頂蓋和產婦骨盆間接地相摩擦,或因產道強韌而胎頭受壓,,致使顱骨膜下的血管破裂,,血液積于患處,形成頭顱血腫,。
頭顱血腫一般不需治療,,只須保護皮膚,使之不受感染,。切不可穿刺抽血,,因半凝固的血液既不易抽出,又易誘發(fā)感染,,危險性極大,。如偶爾血腫發(fā)生化膿感染,則應切開排膿,、同時使用有效抗生素,,盡快控制感染,以防止化膿性腦膜炎及敗血癥的發(fā)生頭顱血腫較大時,,有并發(fā)高膽紅素血癥或核黃疸的可能,,應及時輸新鮮血20~3Oml,同時使用維生素K1治療,。
如何護理新生兒硬腫癥?
新生兒硬腫癥主要由寒冷,、早產、感染,、窒息缺氧等多種因素引起,,常發(fā)生在寒冷季節(jié)。但如由于早產或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亦可見于夏季,。主要表現為體溫低至31℃~35℃,甚至26℃左右,,哭聲低或不哭,,不能吸吮,動作少,,四肢發(fā)涼,,皮膚暗紅色或伴黃疽。嚴重者蒼白或青紫,,皮膚及皮下組織變硬如硬橡皮樣,。輕癥病兒可在家中治療護理。以下是護理方面的幾個要點,。
1. 復溫 采取逐漸復溫方式,,切忌加溫過速導致病兒肺出血而死亡,。一般輕者可用溫暖棉襁褓包裹,置24℃~26℃室溫中,,加置熱水袋,,熱水袋溫度一般為50℃左右漸升高至70℃左右為宜,逐漸復穩(wěn),。每小時測體溫一次;重者可先置26℃~28℃室溫中,,一小時后連同棉褪褓置入27℃~28℃暖箱中,每小時提高箱溫1℃,,逐漸升至30℃”~32℃,,使病兒皮膚濕度達到35C~36℃,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一般要求在12~24小時內使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并使體溫維持在36℃~37℃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