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療法康復偏癱
偏癱俗稱半身不遂,,是指一側(cè)上下肢,、面肌,、舌肌的中樞性癱瘓,。偏癱是急性腦血管病最常見的后遺癥,。
偏癱的康復,可采用運動療法,、藥物療法,、針刺療法、高壓氧治療及“搭橋”手術等多種方法,,但對于每一個家庭來講,,最切實可行的是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讓偏癱病人獲得獨立生活能力的最重要的治療方法,。輕度偏癱病人經(jīng)過治療和運動鍛煉,,一般在4—5周即可扶拐行走。但是,,中度和重度偏癱病人需經(jīng)過3—6個月由被動到主動的活動,,才能扶拐行走。年老或體弱的病人更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輔助者要依據(jù)這一規(guī)律,,有計劃有步驟的幫助病人站起來并行走。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步被動鍛煉偏癱臥床病人的早期運動是必須的,,因為肌肉不用就會導致“廢用性肌萎縮”,,關節(jié)就會強直。要求家屬每天對患肢各活動100—200次,,肢體能有所活動的病人應在床上作患肢伸屈運動,。為了將來的站立并行走,床上運動開始得越早越好,,開始時動作應輕柔,。
第二步從臥床到坐位偏癱病人從臥床到坐位也需要一個鍛煉和適應過程,長期臥床者如果突然坐起,,會因體位變化引起短暫性腦缺血,,導致面色蒼白、頭暈,、全身出汗,,所以鍛煉應循序漸進。一般每天可讓患者的頭背抬高10度,,每天鍛煉2—3次,,每次需3—5分鐘,。大約一周后病人可以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穩(wěn)。然后兩足踏地,,輔助者雙手扶住病人肩部,,每日鍛煉3—5次,每次持續(xù)20—30分鐘,,鍛煉時應避免患者向癱瘓側(cè)傾倒,。輔助者隨著病人坐穩(wěn)程度的增加可漸漸撤離雙手,讓病人健側(cè)手抓住椅背以維持平衡,,然后鼓勵人撤離健側(cè)手,,完全靠身體平衡坐穩(wěn)。
第三步站立鍛煉癱瘓病人開始時站立并不能平穩(wěn),,必須有輔助者的幫助。站立鍛煉每次3—5分鐘,,每日數(shù)次,,逐漸增加每天站立的次數(shù)及每次站立的時間。先讓患者背靠墻站好,,輔助者雙手扶患者腋部,,雙膝頂住患者膝關節(jié),經(jīng)過幾天站立后,,輔助者雙手撤離,,病人靠墻獨立站立后逐漸扶床欄站立。然后在輔助者保護下,,讓病人雙手扶床爛,,進行軀干左右旋轉(zhuǎn)運動,要進一步可做左右擺動,,而后扶床欄,,兩足交替提起,進而橫向移步,,為行走打下基礎,。
第四步行走鍛煉患者用健手扶住輔助者肩部,輔助者以手扶住病人腰部,,從原地踏步開始,,緩慢小步行走,經(jīng)過數(shù)天鍛煉后,,可逐漸撤離輔助者的幫助,,改為扶拐行走。一般扶拐行走的距離由短到長,。棄拐行走的途中要有依靠物,,以便在依靠的情況下徒手行走,,逐漸加長行走距離。
更多詳情請咨詢:021-6618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