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鏡圖像的重合一致
手術顯微鏡各目鏡中圖像應當重合一致,。其中主要是雙目實體顯微鏡,手術者兩眼所見圖像的重合性要好,。檢測辦法:用顯微鏡中的1對目鏡的任何1個,,將其視度調節(jié)在0位上,以單眼觀察,。在物象位置上,,放一張劃有“十字線”的白紙,調整后使“十字線”達至最清晰,。移動白紙將“十字線”的交叉點位于目鏡視場中心,。在“十字線”與視場邊緣的4個交接處,劃4條線,,再觀察另一目鏡應位于同一位置,,雙眼同時觀察時,,則應完全重合。
照明與清晰度
照明應聚光良好均一,,照明區(qū)與顯微鏡的視場需重合一致,。光源的物理性能應適應手術的需要,在較長手術期間,,光源不應使創(chuàng)面受到損傷,。應具備同軸照明,因同軸照明不僅可在手術時排除陰影,,而且可利用眼底反光來辨別其他微小物體,。照明光線的亮度必須充足,至少要清晰地分辨出11-0線,,以及縫合后線的狀況,。尤其是需要高倍放大的情況下,更需要較強的光線,。目前大多采用冷光源和光導纖維來實現(xiàn)較強的亮度,。
手術顯微鏡照明方式有兩種:
①內光源——光源組合于顯微鏡內,照射方向與顯微鏡同軸,,適用于深部組織的照明,。
②外光源——光源位于顯微鏡外,分為同軸和不同軸照明系統(tǒng)兩種,。為了使物體面具有足夠的照明度,,光源大多采用鹵素燈或將光導纖維引入顯微鏡中,并通過物鏡射向術野,。某些手術顯微鏡同時具有內外兩種照明系統(tǒng),,以及帶有裂隙燈顯微鏡的照明系統(tǒng)。高質量的眼科手術顯微鏡具有完全同軸的光源,。
適度的景深范圍
手術顯微鏡要求對術中較淺或較深部位均能觀察清楚,,立體感強。在深淺范圍不大的情況下操作,,不需要調整焦距,。因此,對手術顯微鏡應有一定范圍的景深要求,。
主鏡與顯微鏡主體呈45°,,而助手鏡與顯微鏡主體呈30°。調整顯微鏡焦距時,,應使目鏡視場中心處最清晰為止,。
放大倍率的調整
作眼科顯微手術時,術中不同階段或不同部位需不同的放大倍率。因此,,最好選擇能夠連續(xù)變倍的顯微鏡,。若能用腳踏控制板迅速放大或縮小倍率,既可節(jié)省時間,,又能方便手術操作,。要求放大倍率不低于5倍。
手術視野(簡稱術野)
手術顯微鏡應有較寬的視野,。在4~6倍(X)下,,視野范圍為35~50 mm。這樣大的鏡下視野,,在縫線結扎時尤為重要,。手術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術野將相應地縮小,。
工作空間與操作距離
手術顯微鏡應符合工效學要求,。物鏡與術野的空間距離主要依賴于物鏡焦距的長短。工作空間低于150 mm時,,手術器械易觸碰到顯微鏡,;高于200 mm時,使身材矮小的手術者操作不舒適,。手術者的眼離術野的距離一般為350~400 mm。合適的工作距離,,使手術者舒適而不易疲勞,,能較長時間連續(xù)地工作。
顯微鏡的移動和調焦
手術中,,可通過腳踏控制板使手術顯微鏡升降,,以調整焦距。手術顯微鏡附設X-Y軸移動裝置,,可做前后或左右移動,。
控制系統(tǒng)
手術顯微鏡的控制操縱系統(tǒng)最好是全自動化。顯微鏡在升降,、微調,、變倍或移位時,應穩(wěn)定可靠,、無噪聲和不震動,。
機械連接
由于手術顯微鏡是由多部件連接而成,因此要求它的底座,、立柱,、橫臂及各活動連接處應堅固穩(wěn)定,調節(jié)靈敏。當橫臂在升降時,,顯微鏡應無顫動感,。整機推移輕便,鎖定裝置可靠,。
http://bbs.aibaoyl.com/
手術顯微鏡各目鏡中圖像應當重合一致,。其中主要是雙目實體顯微鏡,手術者兩眼所見圖像的重合性要好,。檢測辦法:用顯微鏡中的1對目鏡的任何1個,,將其視度調節(jié)在0位上,以單眼觀察,。在物象位置上,,放一張劃有“十字線”的白紙,調整后使“十字線”達至最清晰,。移動白紙將“十字線”的交叉點位于目鏡視場中心,。在“十字線”與視場邊緣的4個交接處,劃4條線,,再觀察另一目鏡應位于同一位置,,雙眼同時觀察時,,則應完全重合。
照明與清晰度
照明應聚光良好均一,,照明區(qū)與顯微鏡的視場需重合一致,。光源的物理性能應適應手術的需要,在較長手術期間,,光源不應使創(chuàng)面受到損傷,。應具備同軸照明,因同軸照明不僅可在手術時排除陰影,,而且可利用眼底反光來辨別其他微小物體,。照明光線的亮度必須充足,至少要清晰地分辨出11-0線,,以及縫合后線的狀況,。尤其是需要高倍放大的情況下,更需要較強的光線,。目前大多采用冷光源和光導纖維來實現(xiàn)較強的亮度,。
手術顯微鏡照明方式有兩種:
①內光源——光源組合于顯微鏡內,照射方向與顯微鏡同軸,,適用于深部組織的照明,。
②外光源——光源位于顯微鏡外,分為同軸和不同軸照明系統(tǒng)兩種,。為了使物體面具有足夠的照明度,,光源大多采用鹵素燈或將光導纖維引入顯微鏡中,并通過物鏡射向術野,。某些手術顯微鏡同時具有內外兩種照明系統(tǒng),,以及帶有裂隙燈顯微鏡的照明系統(tǒng)。高質量的眼科手術顯微鏡具有完全同軸的光源,。
適度的景深范圍
手術顯微鏡要求對術中較淺或較深部位均能觀察清楚,,立體感強。在深淺范圍不大的情況下操作,,不需要調整焦距,。因此,對手術顯微鏡應有一定范圍的景深要求,。
主鏡與顯微鏡主體呈45°,,而助手鏡與顯微鏡主體呈30°。調整顯微鏡焦距時,,應使目鏡視場中心處最清晰為止,。
放大倍率的調整
作眼科顯微手術時,術中不同階段或不同部位需不同的放大倍率。因此,,最好選擇能夠連續(xù)變倍的顯微鏡,。若能用腳踏控制板迅速放大或縮小倍率,既可節(jié)省時間,,又能方便手術操作,。要求放大倍率不低于5倍。
手術視野(簡稱術野)
手術顯微鏡應有較寬的視野,。在4~6倍(X)下,,視野范圍為35~50 mm。這樣大的鏡下視野,,在縫線結扎時尤為重要,。手術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術野將相應地縮小,。
工作空間與操作距離
手術顯微鏡應符合工效學要求,。物鏡與術野的空間距離主要依賴于物鏡焦距的長短。工作空間低于150 mm時,,手術器械易觸碰到顯微鏡,;高于200 mm時,使身材矮小的手術者操作不舒適,。手術者的眼離術野的距離一般為350~400 mm。合適的工作距離,,使手術者舒適而不易疲勞,,能較長時間連續(xù)地工作。
顯微鏡的移動和調焦
手術中,,可通過腳踏控制板使手術顯微鏡升降,,以調整焦距。手術顯微鏡附設X-Y軸移動裝置,,可做前后或左右移動,。
控制系統(tǒng)
手術顯微鏡的控制操縱系統(tǒng)最好是全自動化。顯微鏡在升降,、微調,、變倍或移位時,應穩(wěn)定可靠,、無噪聲和不震動,。
機械連接
由于手術顯微鏡是由多部件連接而成,因此要求它的底座,、立柱,、橫臂及各活動連接處應堅固穩(wěn)定,調節(jié)靈敏。當橫臂在升降時,,顯微鏡應無顫動感,。整機推移輕便,鎖定裝置可靠,。
http://bbs.aibao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