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立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生產(chǎn)的H1TACHI706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具有準確度及精密度高、檢測快速,、靈敏,、操作簡便等特性。我科于2000年購進一臺,,在使用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其測光點參數(shù)設置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現(xiàn)總結如下,,供同行參考,。
1 在2Point End(兩點終點法)、雙試劑中的設置儀器是在不同的兩個測光點測定所得到吸光度,,利用二者差值來扣除樣品空白,,這樣求得待測物濃度的方法即為該生化儀的兩點終點法,。在雙試劑檢測中,儀器加第2試劑(R2)是在測光點第16點與第17點之間,,為了提高結果的準確性,,第一測光點應設置在第17點之前,即在加入R2之前,,第1試劑(R 1)之后,。這時的生化反應一般還未啟動,這樣,,就能有效消除樣品的色索以及溶血,、脂濁、黃疸的光譜干擾,。一般設置在第16點似更為恰當,,因為在大多酶促反應中,第一試劑中缺少部分工具酶或底物,,可以在第一孵育期內(nèi)充分消除內(nèi)源性干擾,加R2才啟動酶促反應,,這時,,就有效避免了酶促反應中的內(nèi)源性干擾。
2 在Rate A(速率法A)中的設置酶與底物混合后需要有一定的時間讓酶被激活,,直到線性反應期才能開始監(jiān)測,,有的項目需要用工具酶將內(nèi)源性代謝產(chǎn)物耗盡。一般單試劑只需30 S,,常用項目中ALT,、AST與CK—NAC需要特別注意。ALT與AST試劑盒說明書上都說是60 S,,這用于正常人的血清已足夠,,可是大量內(nèi)源性酮酸增加的情況很多,雖然試劑里有過量的乳酸脫氫酶,,但是大量酮酸在60 S內(nèi)仍不能完全消除,,監(jiān)測期內(nèi)剩余的酮酸會被當作ALT或AST,所以延滯期應增加到90 S到120 S,。HITACHI7060生化儀兩個相鄰測光點間的時間約為19.7 S,,所以單試劑起始測光點以第6點左右為宜,雙試劑以第22點左右為宜,。CK—NAC試劑中工具酶的數(shù)量較多,,酶被逐個激活需較長時間,所以應以延長至約180 S時的測光點作為第一測光點為宜,。類似情況在生化反應中還有一些,,我們一定要根據(jù)實驗反應原理,,結合樣本中可能出現(xiàn)的干擾因素等情況,全面考慮,,恰當選擇測光點,,以提高檢測的特異性與準確性。
3 在反應時間上有特殊要求的項目中的設置 如目前最常用的Jaffe反應法測定肌酐時,,由于其特異性不高,,血、尿中的維生素C,、丙酮酸,、丙酮、葡萄糖,、蛋白質等許多化合物也能與堿性苦味酸鹽生成紅色物質,,這些非肌酐色原性物質有兩類:一類為快速反應假肌酐物質,在樣品與堿性苦味酸混合后20 S內(nèi)迅速出現(xiàn)反應,,產(chǎn)生非肌酐性的有色化合物,。測定時設置20 S延遲期,可以排除此類干擾,。另一類為慢速反應假肌酐物質,,一般在樣品和堿性苦味酸混合后8OS到100 S才開始反應。這樣在20 S到80 S之間,,出現(xiàn)“窗口期”,。此時肌酐與苦味酸的呈色反應占主導地位。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窗口期”上限為60 S口](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334),。為了提高檢測的特異性,,我們特選擇使用HITACHI7060型生化儀提供的2 Point Rate(兩點速率法)來檢測肌酐,測光點設置在試劑與樣本混合后(雙試劑即為加入R2后)第25到第60 S之間為宜,。又如,,血清白蛋白BCG染料結合法為即時反應,30 S后n球蛋白,、轉鐵蛋白,、觸珠蛋白也將出現(xiàn)呈色反應,所以其測光點應設置于30 S左右的位置,,不能任意延長時間,,這樣,既可以提高檢測的特異性,又可以提高儀器檢測的效率,。
4 系數(shù)K值較大時的設置 系數(shù)K值對酶的測定十分重要,,過高雖然測定線性較寬,但重復性差,,這與儀器測定的噪音有關,。日立7060型自動生化儀吸光度噪音一般控制在0.001左右。如K值為8000,,每分鐘測定吸光度如有0.001微小變化,,根據(jù)上式,結果將出現(xiàn)8 U/L的誤差,,這對于一些參考值較低的酶如轉氨酶來說顯然太大,。這時,我們可以將測光點間的時間由1 rain延長到2 rain,,此時,,0.001噪音對每分鐘測定吸光度誤差將減少一半。也就是說,,對較大的系數(shù)K值,,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shù)匮娱L測定時間.合理設置測光點,以減小誤差,。
http://bbs.aibao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