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血壓表有水銀柱血壓計和彈簧血壓計,,現(xiàn)在還有可直接讀數(shù)的電子血壓計。測量前應先檢查血壓計有無破損,,水銀柱血壓計的水銀必須足量,,刻度管內的水銀凸面正好在刻度“0”處。使用標尺必須垂直,。還要看水銀是否溢出,,若使用電子血壓計,指針起點應在“0”處,,還要檢查電源是否充足等(不推薦使用手腕式或指套式電子血壓計),。患者測量血壓前須休息片刻,,坐位,、臥位均可,露出一側上臂至肩部,,衣袖太緊者應脫下,,伸直肘部,手掌向上放平,。將血壓計平放在桌上或床上,,與被測者的心臟位置平行。先驅除袖帶內的氣體,,再平整松緊適宜地在肘窩上3厘米處纏繞好,,戴上聽診器肘窩部摸到肱動脈搏動后將聽診器放上,并關緊氣門,,快速充氣,,待觸知橈動脈搏動消失后再加壓30毫米汞柱,然后勻速穩(wěn)定地放氣(放氣速度為2~3毫米汞柱/秒),,使水銀柱或指針下降,,當聽到第一聲搏動時,水銀柱或指針所指的刻度,,即為收縮壓,。繼續(xù)放氣,搏動聲繼續(xù)存在并增大,,當搏動聲突然變弱或消失時,,此時水銀柱頂端或指針所示的刻度為舒張壓,。一般取兩次讀數(shù)的平均值為該次測壓的血壓值并記錄下測量日期、時間,、地點和活動情況,。
(換算公式:1毫米汞柱=0.133千帕)
測量血壓的儀器稱為血壓計。血壓計可分為直接式和間接式兩種,。兩種血壓計的工作原理是不相同的,,直接式是用壓力傳感器直接測量壓力變化;間接式的工作原理則是控制從外部施加到被測部位上的壓強,,并將控制的結果與其相關的柯氏音的產(chǎn)生和消失的信息加以判斷,。前者不管對動脈或靜脈都可連續(xù)測試,而后者只能測量動脈的收縮壓和舒張壓,。
間接法測量儀器有汞柱血壓計,、隨機零點血壓計、彈簧表式血壓計,、自動電子血壓計,、間歇式長時間血壓測量計、皮膚小動脈血壓測定計等,。這些血壓計都是根據(jù)不同需要而設計的,,如隨機零點血壓計是為克服目測等人為誤差而較準確地研究血壓變化時應用;間歇式長時間血壓測量計則是用來連續(xù)24小時監(jiān)測血壓變化的,;皮膚小動脈血壓測定計是為幼兒,、嬰兒、新生兒而設計的,;由于智能化的發(fā)展,,電子血壓計可自動向充氣袖帶內充氣及顯示血壓值的讀數(shù)。指套式電子血壓計只需將一個指套戴在手指上,,就可自動測量血壓,,更為方便。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自動電子血壓計測得的血壓值可能與汞柱式血壓計測得的血壓值有一定差數(shù),,應預先進行校驗,并記住這一差數(shù),。
近年根據(jù)國際法制計量組織提出的國際建議《血壓計修訂草案規(guī)定》,,血壓計刻度改毫米汞柱(mmHg)為干帕(kPa)。1kPa=7.5mmHg,,標尺上的分度值是0.5kPa,。目前血壓表上有兩種刻度,應用時請注意。
彈簧表式血壓計啟用之前,,應先作檢查,。可正常使用的血壓表平時表盤指針應指在零位,,加壓后,,反應靈活,,并仍能回復至原零位,。
如對血壓表的準確性有疑問時,可用一只準確的汞柱血壓計或血壓表一同校驗,。其方法是將聽診器上“Y”形管取下,,其兩端分別接準確的血壓計(血壓表)和校驗的彈簧表式血壓表,第三端接臂帶及氣閥,,這樣利用同一壓力,,觀察要校驗的血壓表與準確的血壓計(血壓表)的讀數(shù)是否葙伺,如不同則說明該校驗的血壓表已不準確,,如讀數(shù)相同,,僅零位有偏差時,并不影響實際使用,。如發(fā)現(xiàn)血壓表指針不能回復零位時,,切勿擅自調節(jié)螺釘,以免損害表內機芯,,此時應將血壓表送到生產(chǎn)廠家或指定服務部維修,。
一種新型臺式汞柱血壓計,是在原臺式血壓計基礎上,,保留基本構造,、測試原理和使用方法不變的前提下,改進而成,。原臺式血壓計的標尺線離汞柱較遠,,測量時,要將目光落在汞柱跳動的停頓點上,,又要顧及停頓點相對應的標尺線,,耳朵還要注意聽診器的聲音,由于人的反應能力和操作水平有差異,,所測的數(shù)值也就各不相同,。而新型血壓計將毫米汞柱標尺(5)和Kpa汞柱標尺(6)設置在靠近汞柱(4)的邊沿上,測量時,,目光能同時落在跳動的汞柱停頓點和標尺線上,,起到測量方便、直觀、準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