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古典小說《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紅樓夢》這部小說原名叫《石頭記》,,小說一開頭就描述此書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這塊石頭原來是補天之材,經(jīng)一僧一道法術,變成了一塊美玉,。后來這塊玉一直佩在寶玉胸前,跟他一起生活。這美玉(即石頭)也有了同樣的一番“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tài)”的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全部刻在石頭上面,寫著《紅樓夢》全書的文字,。
在中醫(yī)里面,也有這么一個“從石頭上來”的古老的方子,叫做五子衍宗丸,。它的前身叫“守仙五子丸”。據(jù)唐代古書《懸解錄》的記載,東漢漢安帝延光元年(也就是公元122年),有一個棄官修道的隱士,叫劉泓,偶然遇到九霄君(也就是后世傳說的玉皇大帝)顯圣,將一個解丹石之毒的秘方【守仙五子丸】傳授給他,。這守仙五子丸就是五子衍宗丸的前身,。它的配方和現(xiàn)在的五子衍宗丸只有一味余甘子和枸杞子的差別。我國古人,有將心目中重要的人,、事,、物神話的傳統(tǒng),雖然傳說中神話的部分不可信,但是守仙五子丸這個藥方確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并為中華民族子民的健康何繁衍發(fā)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而劉泓,為了感謝上天的眷顧之恩,讓更多人享受到良藥的福祉,他就把這個方子刻在石頭上,。后世有道士找到了這個秘方,并在同道中流傳使用,從而成為我國道家化解丹毒之靈藥,。
雖然“守仙五子丸”原為解除服食丹藥之毒而制,但經(jīng)過歷代醫(yī)師藥工在工藝炮制方法和配方上的改進和完善,并將方中的“余甘子”換成了“枸杞子”,于是逐漸成為了以“補腎精”為特色,,用于保健,、繁衍子孫的重要藥方,所以才更名叫“五子衍宗丸”。
如果說《紅樓夢》是一個刻在石頭上的愛情故事;而五子衍宗丸,則是一個刻在石頭上的藥方,可謂是中藥版的《石頭記》,。
作為和六味地黃丸一樣,目前我國中醫(yī)名藥號太極,、同仁堂都對五子衍宗丸進行了中成藥生產(chǎn),開發(fā)了水蜜丸、大蜜丸,。
其中,太極綿陽制藥還主推了一款“濃縮丸”,,具有服用少,、藥效好、攜帶方便的特點,。
當前頁面地址:http://www.zgysw.net/news/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