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大部分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過敏,過敏引起的疾病包括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哮喘等。過敏原以食物或藥物多見,導致過敏的物質,醫(yī)學上叫變應原。
■專家名片:
重慶華膚皮膚病醫(yī)院金錚院長介紹,做過敏原檢測的患者很多,但并不是每位患者都能通過過敏原檢測得到滿意的結果,。金錚院長表示,過敏原檢測是尋找可疑致敏物質的一個重要手段,但過敏原檢測的結果并不完全等同于找到疾病的病因,。
過敏原檢測:
尋找可疑致敏原的重要手段
以蕁麻疹為例,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往往與多種過敏因素有關,包括食物(如花生)、吸入物(如花粉,、灰塵等),、細菌或病毒感染等,甚至過冷的空氣等物理因素都有可能誘發(fā)蕁麻疹。
過敏原檢測的結果只是幫助排除一些過敏因素,臨床參考價值有限,。醫(yī)生根據(jù)檢測報告單,只能建議患者避免接觸或食用已知的過敏物質,但到了冬季,對冷空氣過敏的患者是難以避免接觸冷空氣的,。目前,對于過敏性疾病的治療,主要還是通過藥物緩解癥狀。
那么,是不是說過敏原檢測不重要?當然不是,。過敏原檢測結果是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可疑致敏原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非唯一手段,同臨床其他檢測手段一樣,檢測結果也可能出現(xiàn)假陽性和假陰性,所以不可偏信檢測結果,最好通過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體驗,記過敏日記,結合過敏原檢測結果,有效地發(fā)現(xiàn)致敏原,避免接觸或避免過多接觸致敏原,預防過敏性疾病的一再發(fā)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常見的過敏原檢測手段:
抽血化驗,、斑貼試驗,、皮試
對于所有過敏性疾病的治療,首先,要積極尋找病因,特別是對于容易反復發(fā)作的過敏性疾病而言,找到致病原因,從而積極預防是很關鍵的。臨床上,最常見的過敏原檢測手段包括抽血化驗,、斑貼試驗和皮試,。
金錚院長表示,血清IgE值升高是對過敏性疾病最有意義的提示指標,抽血化驗過敏原也是準確度相對較高、十分安全的過敏原檢測手段,是指通過靜脈血檢查患者體內與過敏物相關的特異性IgE抗體來尋找過敏原,主要適用于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的檢測,。
斑貼試驗是指將可疑過敏物試劑貼敷于患者皮膚,觀察患者皮膚的反應情況,根據(jù)患者皮膚是否有紅斑、瘙癢等反應,判斷患者是否對該物質過敏,。斑貼試驗主要適用于接觸性皮炎,、濕疹、職業(yè)性皮膚病,、化妝品過敏等變應性皮膚病病因的檢測,。
皮試全稱為皮內敏感試驗,主要針對某些容易發(fā)生過敏反應的藥物和其他攝入人體內的物質,如針對青霉素、頭孢類,、破傷風抗毒素等進行的皮內微量注射試驗,。另外,皮試也包括通過皮膚劃破和點刺法檢測吸入物和食物過敏原的方法。
過敏原檢測的注意事項
不同的檢測方法有不同的注意事項,適合不同時期的皮膚過敏癥狀與人群,。所以,患者需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正在服用抗過敏藥物和皮炎濕疹急性期的患者,、接觸性過敏患者和蕁麻疹患者等不適宜進行斑貼試驗,但不影響抽血化驗過敏原。
第二,孕婦,、嬰幼兒,、合并有其他嚴重皮膚病(如紅皮型銀屑病、特應性皮炎和滲出糜爛性皮膚病等)的患者,、危重性系統(tǒng)疾病患者,、惡性腫瘤后期患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不全者,、長期臥床者等亦不適合用斑貼試驗來檢測過敏原,。
第三,過敏原檢測過程中,一定要警惕超敏反應。尤其在皮試過程中,必須配備相應的搶救藥物和設施,以防患者在皮試過程中發(fā)生過敏性休克,。斑貼試驗過程中,如果發(fā)生皮膚嚴重過敏,比如出現(xiàn)水皰,、潰爛等,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并停止試驗,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當前頁面地址:http://www.zgysw.net/news/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