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以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為代表的EGFR-TKI已成為EGFR突變型晚期NSCLC重要的治療手段,。多項前瞻性臨床研究證實:一代EGFR-TKI一線治療EGFR突變晚期NSCLC在客觀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期方面均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含鉑兩藥聯(lián)合方案,。
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是第一代治療晚期非小細(xì)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
兩項III期試驗對比了厄洛替尼/吉非替尼與安慰劑組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晚期NSCLC的效果,,而結(jié)果顯示,,厄洛替尼可顯著延長中位總生存,吉非替尼卻未能延長,。
2004年,,兩項里程碑式的研究確定了EGFR中預(yù)測EGFR TKIs的敏感性和療效的的體細(xì)胞突變位點。
研究表明,,包括EGFR外顯子19缺失和外顯子21(L858R)點突變在內(nèi)的突變頻率,,在特定的NSCLC患者人群中有所增長,如亞裔,、女性,、無吸煙史患者。
2009年,,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被認(rèn)定為是曾接受過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該適應(yīng)癥在多個國家(尤其亞洲國家)獲批,。
盡管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上的不同導(dǎo)致在治療策略上的區(qū)別,,但無已發(fā)表的頭對頭隨機對照試驗提供最終治療策略。臨床上如何選擇這兩種EGFR TKI仍不清晰,。
近期的一項III期臨床試驗對比了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在治療EGFR(19,、21外顯子)突變的晚期非小細(xì)胞肺癌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該研究在線發(fā)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主要內(nèi)容
研究將患者隨機分配到厄洛替尼組(150mg/天)和吉非替尼組(250mg/天),,口服藥物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不能耐受毒性,。研究者的目標(biāo)是,確定在有效性方面,,厄洛替尼是否比吉非替尼更佳,。
主要終點為無進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緩解率(ResponseRate, RR)和安全性。探索的終點是外顯子19和21突變組中的療效,。
主要結(jié)果
研究共納入了256例患者,,隨機分為厄洛替尼組(N=128)和吉非替尼組(N=128)?;颊咧形荒挲g為58.5歲;57.8%的患者EGFR外顯子19缺失,,66.0%既往未接受任何治療。
研究的最后隨訪時間為2015年6月30日,,中位隨訪時間為22.1個月,。
當(dāng)218例進展事件(85.2%)與184例生存事件(71.9%)發(fā)生后,PFS及OS數(shù)據(jù)已成熟,。
研究結(jié)果顯示,,PSF在治療意向人群中并無顯著不同。
中位PFS方面,,厄洛替尼組(13.0個月)并不優(yōu)于吉非替尼組(10.4個月),。
同樣,中位OS及RR也無顯著不同,。
◆中位OS:厄洛替尼22.9個月,,吉非替尼20.1個月;
◆RR:厄洛替尼56.3% vs吉非替尼52.3%。
安全性方面,,兩組間3/4級不良事件及毒性也無顯著不同,。最常見不良事件為皮疹、咳嗽及腹瀉,。
結(jié)語
研究并未達(dá)到主要終點,。在治療EGFR外顯子19/21突變的晚期非小細(xì)胞肺癌的有效性方面,厄洛替尼并不顯著優(yōu)于吉非替尼,,且兩組治療的毒性相似,。
但與外顯子21突變的患者相比,外顯子19突變患者的預(yù)后明顯更好,。
近期,,美FDA批準(zhǔn)了吉非替尼一線治療EGFR突變型的轉(zhuǎn)移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適應(yīng)癥。
但臨床上生存獲益的可接受時長問題仍然存在。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哪一個EGFRTKIs是EGFR突變患者最佳的治療選擇,。
信源:J J Yang,A phase III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erlotinib vs gefitinib in advanced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EGFR muta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