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同時患有兩種甚至多種疾病,吃藥就變成了一門學問:顧此失彼肯定不可取,,厚此薄彼也很難達到最滿意的效果,。就像那些既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用藥不夠精準的話,,往往摁下葫蘆起來瓢——血壓降下來而血糖更嚴重了,或者說血糖達標了而血壓下不來了,。
毫無疑問,,因為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一旦確診就要嚴格服藥控制,,關(guān)鍵在于選擇相互干擾少的合適的藥,。
早診早治以單藥降壓開頭
我一直推崇早診早治,所以無論是糖尿病還是高血壓,,抑或兼而有之,,都應(yīng)該當在發(fā)病初期就進行干預(yù),即使不能徹底治愈,,也可以延緩病情惡化的進程,。因此患者要加強血糖和血壓監(jiān)測,當發(fā)現(xiàn)有苗頭的時候及早治療,。
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監(jiān)測病情比較及時,,所以能在糖尿病初期且血壓不是很高時得以治療,此時用藥相對簡單——選擇某一種降壓藥即可有效降壓,。
常用降壓藥“六選一”: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α-受體阻滯劑。
具體選擇上,,首推ACEI(普利類)或ARB(沙坦類),,再次可選用鈣通道拮抗劑(地平類)。
用藥應(yīng)以長效藥為主
有時候治病也講究“多快好省”,,意味著用最簡便的方式,,花最小的代價,獲得最持久和滿意的療效,。難怪很多高血壓患者會抱怨:我實在無法忍受每天像吃頓飯一樣吃藥了,,就沒有吃一次撐一天的藥么?
有些短效降壓藥,藥力維持時間只有5-6個小時,。若讓糖尿病患者選擇這樣的降壓藥,,每天就得服用3次降壓藥,恐怕難以長久地堅持下去,。
所以建議宜選擇“長效降壓藥”,, 比如雷米普利、培哚普利,、替米沙坦,、氯沙坦鉀、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等,,這些藥大都一天只需服用一次。
必要時需聯(lián)合用藥
有些糖尿病患者血壓波動比較大,,單獨服用某一種降壓藥效果一般,,此時應(yīng)考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聯(lián)合使用(小劑量)。
最常見的是“綁定”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藥物為用藥基礎(chǔ),,再配合其他降壓藥,。從臨床觀察來看,這種聯(lián)合用藥的療效還是不錯的,,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禁藥”
值得注意的是,利尿劑并不十分適用于糖尿病患者,。諸如強利尿劑呋塞米,、利尿酸、丁苯胺酸等,,用藥后可升高血糖,,一般不建議長期使用(但對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則需權(quán)衡利弊,該用時就得用),。
中效噻嗪類利尿劑因為能使胰島素分泌減少,,所以最好小劑量使用(過去認為利尿劑降壓藥如“雙氫克尿噻”,,影響血脂和血糖的正常代謝,而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6.25毫克~12.5毫克/天”小劑量應(yīng)用時,,能夠降低心血管意外的發(fā)生率),。
另外,β受體阻滯藥(洛爾類)可導(dǎo)致內(nèi)源性胰島素分泌障礙,,并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患者的低血糖臨床癥狀,,因此一般不作為首選用藥。如果糖尿病患者確因血壓高,、心率快而必須使用時,,也只推薦小劑量使用β1受體阻滯劑,避免應(yīng)用β2受體阻滯劑,。但勞力型心絞痛,、心梗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如無哮喘等禁忌癥時則需要常規(guī)應(yīng)用,,而且要逐步增加劑量直到靶劑量或靶目標。
總而言之,,糖尿病伴隨高血壓很常見,但是不同的患者病情有輕重緩急,,差異很大,,因此降壓目標也不一樣。比如有些患者的腎功能并未受損,,血壓調(diào)理至140/90mmHg以下即可;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量蛋白尿,,血壓就需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所以如何選擇降壓藥不能人云亦云或簡單的對號入座,,還需聽從??漆t(yī)生的實際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