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wǎng)
從7月中旬起,,我國進入了一年 中最炎熱的伏天,。具體來說,7月14日入頭伏,,7月24日入中伏,,8月13日入末伏,,至8月22日結束,共計40天,。按照傳統(tǒng),,每年有三個“伏”,,但起訖 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間,。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中醫(yī)保健中心孫志新博士指出:在這一年最炎熱的 時間里,,人們稍微一動就會大汗淋漓,汗出得多黏糊糊的,,不但自己很不舒服,,還會影響美觀,,于是很多人喜歡待在空調(diào)房里,或者索性買來止汗劑止汗,。事實上,, 汗還是讓它流出來的好,,而且,,最好能主動出點汗——
正常情況不建議止汗
孫志新指出,,出汗不僅能調(diào)節(jié)體溫,而且能滋潤 皮膚,,排出部分代謝廢物,。若害怕大汗淋漓,刻意控制出汗,,汗出不暢,熱散發(fā)不出去,,郁積體內(nèi),,則很容易發(fā)生中暑等疾病,對身體有害無益,。中醫(yī)認為,進入夏 季,,人體的陽氣浮越在外,,以使熱量外散。孫志新建議,,身體要適應這一生理現(xiàn)象,,該出汗時就出汗,,該外散就外散,,尤其是保證正常出汗尤為重要,。
首先,,大家不要長期待在空調(diào)房里。夏季大家都喜歡用空調(diào),,室內(nèi)溫度涼爽,,自然不會出汗,。但人體的腠理有自我保護和調(diào)節(jié)功能,,一進空調(diào)房,,腠理就會閉合,。 等人們從空調(diào)房走到室外,,外面又非常炎熱,,身體的腠理又一下子張開。如此一來,腠理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合,,就會擾亂人體內(nèi)陰陽氣機,,陽氣敷布與外散也受 到影響,,即使沒有生病,也不利于養(yǎng)生保健,。
其次,,大家不要使用止汗產(chǎn)品,。這類產(chǎn)品通常由鋁鹽或類似成分、低濃度的甲醛(安全范圍內(nèi))等 原料制成,。原理是其中的鋁鹽與汗水結合膨脹,,在皮膚表面形成覆蓋作用,抑制汗腺的分泌,。所以這種局部外用的止汗產(chǎn)品,,只是起到對汗的短暫收斂效果。由于汗 出不暢,,有的人會因此中暑,,或出現(xiàn)過敏以及皮炎、局部癤腫等,。如果是多汗癥患者,,可以適當使用止汗產(chǎn)品,如只是生理性出汗,,不要盲目止汗,否則會引起其他 病癥,。
不動就出汗可能是氣虛
孫志新指出,,有些人異常出汗,可能是病態(tài)的表現(xiàn),。在正常情況下,,如吃飯喝水,或是上幾層樓,,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感到大汗淋漓,,但有些人卻已是汗流浹背,渾身疲乏,,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講,,這是氣虛的表現(xiàn)。
那些自汗的人群,,往往汗“固不住”,,特別是肺脾氣虛的人,,因氣虛不能固攝陰液,汗易外泄,。這些人還會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表現(xiàn),。這類人群也不要亂用止汗劑,,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收斂止汗的方藥,如浮小麥,、五味子等等,,以治病求本,對證治療,。
孫志新建議,,氣虛人群在伏天要好好調(diào)理自己的身體:一方面可做一些柔緩的運動,如在空氣清新之處散步,、做操等,,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并持之以恒,,提 高身體素質(zhì),;另一方面要調(diào)節(jié)飲食,可適當多食用補肺健脾益氣食物,,如山藥,、白扁豆、白術,、蓮子等,。平時可自行按摩足三里、肺俞等穴位,,以健脾肺益氣,。
伏天多“動汗”利健康
中醫(yī)認為,夏天自當汗出,,汗出則氣機得以疏泄,,火熱得以外散,此為夏季的自然之道,?!饵S帝內(nèi)經(jīng)》云:“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孫志新博士指出,,若當汗出而不汗出,則到秋天就會生病,。而“動汗”是最好的出汗方式,。
孫志新解釋說:“動汗”是通過有效的運動來出汗的手段,,一般來講,活動到全身微微出汗是最好的狀態(tài),。換句話說,,運動鍛煉的效果以全身微微出汗為最佳,只有出汗了,,才算是達到了運動的目的,。
最適合出“動汗”的運動項目是有氧運動,如青年人可選擇慢跑,、打球,、游泳等,老年人可選擇散步,、太極拳等項目,。出汗程度可以自己把握,以全身微微出汗為 最佳,,自身感覺舒服,,切不可大汗淋漓,揮汗如雨,,以免耗氣傷液,。而選擇“動汗”的開始時間以傍晚為宜,此時不僅人的身體狀態(tài)非常好,,陰陽相對平衡,、氣血流 暢、不易受傷,,外界環(huán)境也非常適宜———夕陽斜照,、微風拂面、氣溫適宜,。
孫志新提醒說,,“動汗”的時間以三四十分鐘為好。“動汗”后切忌喝冰鎮(zhèn)飲料,,可以喝普通的白開水,水溫最好與運動后體溫相當,,以減少對內(nèi)臟的影響,,且飲用時宜少量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