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wǎng)
吃水果,,如今已成為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課”,但吃得多不如吃得巧,。如果缺乏相應的常識,,就會影響人們吃水果的效果。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副研究員莊乾竹和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營養(yǎng)科副主任李纓,,教您如何正確地吃水果。
人的體質分為寒,、熱,、中性三種。水果也有寒,、熱,、溫,、涼之分,因此最好按照體質選擇,。有些人平時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常常四肢冰涼,、畏寒喜暖,、腰膝酸軟,食物稍微涼一點就會胃部不適,、腹脹甚至腹瀉,,這類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寒涼性的水果,如香瓜,、梨,、西瓜、香蕉,、柚子,、枇杷、芒果,、甘蔗,、柿子、桑椹,、橙,、荸薺、獼猴桃等,;有些人經(jīng)常被口干,、口渴、便秘,、咽喉痛等“上火”癥狀困擾,,那就最好少吃龍眼、荔枝,、楊梅,、桃、橘,、櫻桃,、杏、桂圓,、石榴,、椰子等溫熱性水果,。對于體質平和的人來說,,選擇比較多,,但不要長期大量偏食某一種或某幾種水果,最好寒涼性和溫熱性水果交替食用,。另外,,面色晦暗、眼眶發(fā)黑,、唇色紫暗,、舌有紫色或淤斑是淤血體質的表現(xiàn),這類人是高血脂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高發(fā)人群,??擅咳杖∩介?5—30克,水煎代茶飲,。山楂除了能助消化,,還能活血化淤。
出于對農(nóng)殘的顧慮,,很多人會為吃不吃蘋果,、梨、桃子等水果的果皮而煩惱,,其實這并不是什么難題,。
吃之前只要認真沖洗或用鹽水泡一下,就可放心食用,。將水果榨汁也是一些人的選擇,,實際上榨汁不如直接吃,因為榨汁會丟失膳食纖維,,損失維生素,,降低飽腹感,還會增加血糖的上升速度,。
還有人考慮水果是否熟吃好,,一些維生素C含量較低而肉厚的水果,比如蘋果,、梨,、桃、香蕉,,如果生吃感覺不舒服或不好吃,,可以考慮做熟吃,燉,、蒸,、烤味道都不錯。
但有些水果還是生吃比較好,比如草莓,、葡萄,、西瓜等多汁水果。
吃水果,,也要講究多樣性,。比如吃了一個蘋果,再適量吃些草莓,、橘子等,,既保證吃夠量,又能讓營養(yǎng)豐富起來,。要注意的是,,水果不能吃太多,大部分水果的膳食纖維和糖分含量較高,,吃太多會引起胃痛,、腹脹,還會讓血糖增高,。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應吃400克水果。這里說的400克是指吃進去的果肉重量,,不包括果皮,、果籽、果核等,。以蘋果為例,,一個富士蘋果重約250克左右,去掉核后還剩200克,,因此一天400克的量大致相當于吃兩個蘋果,。
蘋果、梨等溫帶水果最好先放進塑料袋,,再放進冷藏室保存,。熱帶水果不能放冰箱,否則會發(fā)生凍害,,放在室溫陰涼處就可以了,。
獼猴桃、桑葚,、草莓等帶籽水果有促進排便的作用,,更適合便秘的人,如果本來就容易拉肚子,,就不要多吃,。
菠蘿,、獼猴桃、芒果,、無花果等水果可能造成少數(shù)人的過敏和不耐受反應,,吃后如果發(fā)生喉部黏膜腫脹、頭疼,、胃疼等不適反應,,就應避免食用,。
糖尿病患者只要在吃水果后適度減少主食的量,,保證碳水化合物總量不變,就可以維護身體健康,。在水果品種的選擇上,,可以少吃些含糖量不高的水果,比如菠蘿,、梨,、櫻桃、葡萄,、木瓜,、桃子、草莓等,。
楊梅,、梅子、李子等水果中的酸味會同胃酸一起刺激胃黏膜,,潰瘍病患者不宜吃,。
水果本身含的酵素不同,如想讓酵素在體內產(chǎn)生不同的作用,,還應選擇最合適的時間吃,。
空腹時別吃太酸的。早上胃腸經(jīng)過一夜的休息,,功能尚在恢復中,,因此最好選擇酸性不太強、澀味不太濃的水果,。胃腸功能不好的人,,更不宜在這個時段吃水果,尤其是柿子,、橘子,、山楂等。香蕉也不適合空腹吃,,會加快腸胃的運動,,增加心臟負擔。
兩餐之間吃水果能快速補充維生素。兩餐間吃水果,,水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能被人體快速吸收,。比如鮮棗最好餐前吃,但食用太多可能會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菠蘿可在午餐后吃,,西瓜最好飯后兩小時吃。
晚餐后不要大量吃,。餐后1小時吃水果有助于消食,,可選擇菠蘿、山楂等有機酸含量多的水果,。但晚餐后不要大量吃水果,,既不利消化,又很容易因吃得過多,,使其中的糖轉化為脂肪在體內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