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如何呢,?
同樣的聽力損失程度,言語分辨率高的人助聽效果就好,。也就是越早配助聽器效果越好,,不光是聽力損失的問題,最大的原因是患者對言語的理解能力要好許多,。這種理解力越好,,配戴助聽器的效果也就越好,所需要適應的時間就越短,。
殘留聽力的質(zhì)量是衡量助聽效果的重要指標,。同樣是60dB HL的平均聽力損失,傳導性聾患者的助聽效果就比感音神經(jīng)性聾患者的好,。殘留聽力包括是否存在重振現(xiàn)象,、聽覺分辨能力如何等項內(nèi)容。事實上,,對助聽器效果影響最大的是使用者自己的聽覺分辨能力,。
多數(shù)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聽覺分辨能力的損失。損失的不多,助聽器可以補償,。若損失過于嚴重(這種情況多見于聽覺中樞的障礙),,助聽器也就無能為力了。助聽器畢竟還不能取代大腦皮層的作用,。
助聽器對語言聲反應好,,對非語言聲反應就不好。因此,,在一對一交談時,,助聽器的作用最明顯,其他情況下會差些,。舉例說,,有些戲迷或音樂迷,希望戴用助聽器后及能像以前一樣欣賞戲曲和音樂,。這種愿望恐怕不易實現(xiàn),。韻律可以明確地感知,但“味道”總有不足,;一些高頻樂器的聲音聽不好,,且以往的“字正腔圓”現(xiàn)在會有些“變調(diào)”。
傳統(tǒng)的模擬式助聽器還沒有聰明到只放大使用者希望聽取的信號,。通常情況下,,它們會將收集到的所有聲音一視同仁地統(tǒng)統(tǒng)放大。比如在街上,,助聽器既放大了交談聲,,也放大了汽車經(jīng)過時的背景噪聲。交談的距離越遠,,希望聽到的信號聲越小,,背景噪聲就相對越大。遠到一定的距離,,由于背景噪聲的干擾,,信號聲就非常不清楚了。好像在喧鬧的菜市場,,即使正常的聽力,,也聽不清遠處朋友喊叫的內(nèi)容一樣。因此,,助聽器的使用有一個“有效”距離,。對于傳統(tǒng)的助聽器,這個距離大約在2米以內(nèi),;指向性,、部分數(shù)碼編程,、數(shù)字式等助聽器的可以稍遠,最遠可達到5米,。
一定要對助聽效果有一個正確的期望值,。要記住,助聽器的作用只是“助聽”,,不要指望花幾千元錢去買“正常的耳朵”,。由于每個人的聽覺狀況不同,希望選用的助聽器的性能也不同,,對于這些問題,,助聽器驗配師最好能在助聽器驗配過程中向使用者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