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討論轉基因作物貿易規(guī)則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第五次締約方會議在日本名古屋舉行。國際有關轉基因作物的探討已經轉向了種植和貿易安全方面,。對此國內專家也表示,,中國應用轉基因技術的關鍵是必須有效解決作物種植時的隔離問題,,以保證安全使用轉基因技術。
據了解,,目前種植轉基因作物的風險主要集中于基因逃逸造成的轉基因作物與其野生親緣種間的基因流動及轉基因產物進入土壤后影響土壤生物多樣性,。根據相關技術要求,轉基因農產品的商業(yè)化生產應該采取隔離措施,,設置隔離帶,,以防止花粉傳播給常規(guī)農產品的同類作物。但在實際生產中,,由于中國還是以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分散種植為主,,農民不可能設置隔離帶,因而無法防止花粉傳播造成的基因污染,。
國家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賈士榮研究員表示,,當前監(jiān)控轉基因風險的重點不是一般抗除草劑基因,而是拿來作藥物,、疫苗,、以及工業(yè)用途等的轉基因作物。這些轉基因作物的基因通過漂流,,轉到非轉基因材料里去,、進入食物鏈,使不需要那些藥物的人接觸到這些基因才是風險所在,。
據悉,,目前全世界有幾百種轉基因作物在試驗用于制藥“工廠”。轉基因植物藥品可用于治療癌癥,、炎癥,、心血管病、神經病,、代謝紊亂,,也可以用于預防疾病的疫苗以及生物戰(zhàn),。而轉基因植物制藥則廣泛應用現有的農業(yè)基礎設施,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的科研人員將乙型肝炎病毒包膜的蛋白基因導入馬鈴薯和番茄中,,獲得了高效表達該外源基因的工程植株;將產毒素大腸桿菌熱敏毒素b亞基及定居因子CS6B抗原蛋白基因導入馬鈴薯中,,獲得了高效表達重組抗原蛋白的轉基因馬鈴薯植株,。而以上轉基因植物都已進入環(huán)境釋放階段。盡管作為生物反應器的轉基因水稻,、玉米,、馬鈴薯、番茄等種植面積并不大,,但是,如果不能與常規(guī)農作物有效隔離,,造成的基因污染將異常嚴峻,。
2008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審議通過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8月農業(yè)部批準發(fā)放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2010年1月31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繼續(xù)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抓緊開發(fā)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yè)化”。
相關資料
美國轉基因作物田間試驗控制嚴格
美國農業(yè)部對轉基因水稻或利用轉基因水稻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蛋白質,、抗體等藥品的田間試驗控制相當嚴格,,要求種植轉基因水稻、轉基因藥物稻試驗的公司必須向農業(yè)部動植物健康檢驗辦公室提交種植計劃,,并嚴格遵守隔離,、監(jiān)控、限制使用等協議,。即便如此,,2002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在玉米種植季節(jié)里用轉基因玉米進行植物制藥試種,,因疏忽與50萬蒲式耳大豆混合,,美國農業(yè)部不得不進行隔絕檢疫,確?;煊修D基因玉米的大豆不流入糧食供應系統(tǒng)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