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活性成分結構復雜,、類型多樣、含量低,、不穩(wěn)定,,因此分離純化較為困難,目前主要依賴于硅膠柱色譜,、大孔吸附樹脂柱色譜,、聚酞胺柱色譜、凝膠柱色譜,、高效逆流色譜,、制備型高效液相色譜等色譜技術。為了得到純度高的活性成分,,需經多種溶劑萃取和反復柱色譜,,不僅溶劑消耗量大、環(huán)境污染嚴重,,而且效率和收率也較低,。
近年來,一種以與目標分子具有高度識別的分子印跡聚合物(MIPs)為固定相進行的色譜分離技術——分子印跡技術(MIT)在中藥活性成分分離純化中的應用研究廣泛展開,,涉及黃酮,、多元酚、生物堿,、甾體,、香豆素等多種結構類型的化合物,。這些研究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在生產實踐中推廣該技術提供了依據,。
■現狀:MIT分離中藥研究逐步展開
目前,,有關MIT在藥學領域的文獻半數以上涉及手性物的分離和分析,而其在中藥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中的應用雖然還不是很多,,但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黃酮:目前所報道的利用MIT分離純化的黃酮類化合物多以槲皮素為模板、丙烯酞胺為功能單體,。例如,,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謝建春等首先將槲皮素MIPs直接用于銀杏葉提取物水解液的分離,得到了槲皮素和與其結構相似的山柰酚,,其中槲皮素的回收率為89%,,從而證明了利用MIPs直接從中藥中獲得具有相同藥效的化合物的可能性。Zhu等則以槲皮素為模板制備的MIPs作為固相萃取材料,,篩選到了藏藥緣毛錦雞兒中兩個活性比槲皮素強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E)-piceatannol和butein,,兩者回收率分別為80%和76%。
此外,,謝建春等還以2,2-羥甲基丁醇三甲基丙烯酯(TRIM)為交聯劑制備了槲皮素MIPs,,將其用于分子印跡固相萃取(MIP-SPE),,從服用了銀杏葉提取物水解液的大鼠血漿中分離并測定出槲皮素和異鼠李素,,表明該MIP-SPE能有效潔凈水溶性生物樣品,并直接進行定量測定,。
多元酚:茶多酚中的兒茶素類成分結構相似,,尤其是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和其對映體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GCG),常規(guī)方法難以分離,。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雷啟福等嘗試以EGCG為模板,,以α-甲基丙烯酸為功能單體,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為交聯劑制備了MIPs,,從茶多酚中分離富集EGCG獲得了滿意效果,。該院的向海艷等以白藜蘆醇為模板,以丙烯酞胺為功能單體,,以偶氮二異丁腈為引發(fā)劑制備了MIPs,,并對虎杖提取液進行了分離,僅經過兩步洗脫(甲醇淋洗后,,5%醋酸甲醇溶液洗脫),,就得到了白藜蘆醇及少量白藜蘆醇苷,且兩者達到了良好的分離效果。
生物堿:MIT在生物堿中的應用較多,,特別是手性異構體的分離與測定,。例如,Dong等以中藥麻黃中的成分(-)-ehedrine為模板,,以甲基丙烯酸為功能單體,,合成了(-)-ehedrine分子印跡聚合物,該聚合物對(-)-ehedrine有良好的選擇性和親和力,。將其用于分子印跡固相萃?。∕IP-SPE),直接從麻黃中提取出了(-)-ehedrine,,經高效液相分析,,純度較高,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表明MIP-SPE能直接用于麻黃中(-)-ehedrine的定量測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的陳移嬌等以咖啡因為模板,,采用水溶液懸浮聚合法制備了微米級分子印跡聚合物微球(MIPMs),,當以茶葉堿為競爭分子時,該MIPMs對咖啡因有很強的吸附和特異性選擇識別能力,,能對茶葉中的咖啡因進行分離富集,。Xie等用哈爾滿(harman)為模板制備了MIPs,并作為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系統(tǒng)的固定相,,分離和在線鑒別了駱駝蓬種籽甲醇提取物中兩個和哈爾滿結構類似的抗癌組分:哈爾明堿(harmine)和哈馬林(harmaline),。
甾體:甾體類化合物結構相似,采用常規(guī)方法很難對某一組分進行分離純化和定量測定,。而甾體分子大多含有羥基取代基,,可以利用其和功能單體形成氫鍵或酯鍵,制備出相應的MIPs,,使之得到高效分離,。目前,應用MIT選擇性分離,、分析甾體分子已成為關注的熱點,,但多數涉及人體內的一些活性物質,如膽固醇,、皮質醇等,,用于植物中甾體成分的分離純化較少。
油菜素甾酮被認為是一種可以刺激植物生長的活性物質,,但常規(guī)提取過程非常繁瑣,。Kuglmiya等利用p-乙烯基苯硼酸和油菜素甾酮中的兩組順式羥基發(fā)生酯化作用,制備了共價MIPs,。由于該法所得的MIPs對模板具有嚴謹,、精確的吸附,,能夠防止同樣具有順式羥基的雌激素三醇等成分的干擾。:Hu等用MIP-SPE從秦皮中提取得到了秦皮乙素,,并通過選擇洗滌和洗脫溶劑,,設計了一個分離秦皮乙素和其結構類似物秦皮甲素、香豆素,、7-氧基香豆素及瑞香素的方案,。
■挑戰(zhàn):技術難題仍需攻克
雖然MIT在中藥分離中的應用研究已日益廣泛,而且與其他色譜分離技術相比,,它具有許多獨特的優(yōu)點,,包括分子識別性強、固定相制備簡便快速,、操作簡單且溶劑消耗量小,、模板和MIPs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等。但是,,作為一種新型的分離手段,,MIT本身還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如分子印跡和識別過程的機制和定量描述,、功能單體和交聯劑的選擇局限性等,。
首先,MIT應用的有些模板往往十分昂貴或難于得到,,且通常每合成1克干聚合物就需要50~100微摩爾/升的模板,,模板需要量較大,回收率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其次,,MIT在特殊的分離領域的應用還需大力研究,由于結合位點的非均勻性和實際可利用官能團的數量有限,,MIPs作為高效液相色譜(HPLC)固定相時常常出現色譜峰過寬和拖尾的情況,,從而使柱效降低,影響了分離效果,。因此,,為獲得較大批量的產物,達到較大規(guī)模的制備水平,,需要進一步增加聚合物中的實際有效結合位點以增加分離柱容量,。
三是目前制備相對分子質量較高的成分的MIPs有一定困難,所以現在使用的模板均為小分子的苷元,,需要進一步開發(fā)中藥活性成分的模板,。MIPs的聚合方法多樣,包括溶液聚合(本體聚合)法、懸浮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種子聚合法、表面印跡法等,,而在上述文獻中,,多用溶液聚合法。這種方法需研磨過篩,,費時費力,,材料損失也較多。
盡管MIT具有上述種種局限性,,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但由于其具備很高的選擇性以及優(yōu)良的理化特性,必然會隨著技術本身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的逐漸增多,,而在中藥活性成分分離純化領域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