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機構發(fā)表的最新《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指出,,如果世界繼續(xù)采取今天的能源政策和氣候政策,那么氣候變化的后果將會非常嚴重,。越早開始采取行動,,變革的成本就越低。大致上,,每延誤一年,,成本就將增加5000億美元。國際能源機構所估計的這一政策延誤“時間成本”,,清晰地向人們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即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及時采取措施方能避免未來付出更大代價,。
當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大約為380ppm(百萬分之一),且以每年2ppm的速度繼續(xù)上升,。在工業(yè)革命開始前,,二氧化碳濃度為280ppm,但人類很快就會將這個數字提高60%至約450ppm,。事實上,,目前國際社會努力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已經偏高,而現有的溫度上升已造成生態(tài)系統難以承受,。
能源消耗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有統計顯示,僅交通運輸就“貢獻”二氧化碳排放的1/4,。因此,,在能源政策方面作出變革,采取更積極的政策干預,,應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核心,。
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對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來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潛力巨大,。世界各國應加大投資,,用于提高產業(yè)和建筑的能效,開發(fā)清潔能源和新一代混合動力汽車或者電動汽車,。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在未來20年內,國際社會需要為能源政策變革總計投入10萬億美元,,才能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但是,,進行如此大手筆的投資是值得的,將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國際能源機構同時估計,,從現在起到2030年間,世界各國從能源政策變革中獲得的收益將高達8.6萬億美元,,與所需投資幾乎相當,。
目前,最大的挑戰(zhàn)是確保能源政策轉變所需的資金得到落實,,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更需得到發(fā)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無疑在這方面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造成了消極影響,資金緊張可能導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減少,,一些國家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擺脫金融危機的問題上,。發(fā)達國家因受危機沖擊,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和技術援助的意愿在下降,。然而,,金融危機絕不應成為妨礙應對氣候變化的借口。正如專家所指出的,,人類為氣候變化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于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
可以說,國際金融危機是改變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的一次機遇,。世界各國應迅速果斷對溫室氣體減排和清潔技術作出重大投資,,實現向低碳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