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報道: 在5月10日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美國科學家描述了一種經濟且有效的應對全球變暖的方式:通過生物吸收固定大自然的二氧化碳,,再通過在無氧的條件下裂解或者部分燃燒這些樹木,、草和農作物秸稈等,產生可利用的生物能源,,然后將固體產物再加回土壤,。
該文章的作者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地球化學家Johannes Lehmann,他認為,,如果通過低溫無氧裂解的方式制得生物能源,,那么在殘渣中的剩余碳沉積量將是其他能源獲取途徑的兩倍。這樣,,該過程產生的氣體和其他生物燃料產品中的碳含量會降低,,更多的碳沉積會隨著殘渣回到土壤中,。通過研究Lehmann還發(fā)現(xiàn),這一過程還會改善土壤結構和肥沃程度,,并提高肥料的效率和保持度,,最終使土壤的生產力得到提升。
Lehmann表示,,這一所謂的“生物裂解碳匯”(biochar sequestration)過程將抵消美國每年大約10%的化石燃料碳排放。他說,,“生物裂解碳匯和生物能源制備的過程都不需要什么基礎性的科學進展,,目前可以實現(xiàn)的生產技術已經十分有效、清潔和簡單,,全世界許多地區(qū)都能適用,。”此外,與酒精相比,,裂解產生的生物能源更加經濟,,原料也十分廣泛。
盡管植物能夠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鎖定”在自身生物質能或者土壤有機組織內,,但為了進一步促進碳沉積,,Lehmann推薦在植物生物質能加熱裂解的過程中不要有氧的存在。這樣,,裂解反應固體產物在回到土壤后,,會形成穩(wěn)定而長久的碳沉積。
Lehmann表示,,將生物裂解的固體產物加入土壤而不是作為能源燃燒,,生物能源產業(yè)將變得更加碳環(huán)保。這不僅能夠改善種植植物的土壤質量,,而且能夠額外減少12%至84%的溫室氣體排放,。
原始出處:
A handful of carbon
Johannes Lehmann
SUMMARY: Locking carbon up in soil makes more sense than storing it in plants and trees that eventually decompose, argues Johannes Lehmann. Can this idea work on a large scale?
Nature 447, 143 - 144 (09 May 2007) Com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