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援引: “把平時當垃圾扔掉的玉米稈變成酒精,我家一年又能多收入千八百元了,。聽說全國就咱白城能辦到這事,,這是咱白城農民的福氣?。?rdquo;家住白城市洮北區(qū)東風鄉(xiāng)工農村的種糧大戶老李告訴記者,。記者昨日在白城庭峰3萬噸秸稈乙醇項目建設現(xiàn)場了解到,,這個國際最大規(guī)模、全國惟一的燃料乙醇生產線年內即可開始運營,,方圓30公里內的農民也會依托該項目賺到一筆可觀的額外收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白城年產3萬噸秸稈乙醇項目是我省2006年惟一一家通過國家發(fā)改委審批的高科技項目,,也是我國惟一獲準利用玉米秸稈生產酒精的項目,其生產線目前在國際上規(guī)模最大,。該項目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早在2005年,秸稈生產燃料乙醇研發(fā)課題小組就對該技術產業(yè)化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并通過了省科技成果鑒定,,知識產權歸吉林省九新實業(yè)集團白城庭峰乙醇有限公司所有,目前正在申報國家專利,。據(jù)了解,,該項目的建成將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條生物質能源產業(yè)化生產線。用白城市長房俐的話說:“它標志著我國生物質能源開發(fā)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我們每年將消耗23萬噸玉米秸稈,產出3萬噸燃料乙醇,,也就是乙醇汽油的‘前身’,。”白城庭峰乙醇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凌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項目總投資1.97億元,,投產后每年需要從當?shù)剞r民手里收購23萬噸秸稈,,按照7.8:1的比例產出3萬噸燃料乙醇。另外,,還能銷售秸稈飼料6萬噸,,并能利用生產后的秸稈廢料生產64萬噸的蒸汽,可發(fā)電4800萬度,,這些附屬產品又能供應本項目的能源需求,。
凌豐總經(jīng)理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jīng)鎖定項目所在地周邊方圓30公里的村屯為“原料庫”:“我們調查過了,,這個區(qū)域每年能產生60萬噸秸稈,企業(yè)在一期工程里每年‘吃’掉三分之一左右,按每噸60到100元的收購價計算,,這里的農民每年會增加2760萬元的額外收入,。”
一直以來,農民秋收后家里堆成山的玉米稈除了燒火做飯,、喂馬喂牛,,其余大部分被當成垃圾扔掉。“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的玉米稈經(jīng)風吹日曬后腐爛變質,,一家人光收拾這些垃圾就得干上好幾天,,現(xiàn)在能把垃圾賣出錢來可是個一舉兩得的好事。”工農村的老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每年剩下的玉米稈怎么也有10噸8噸的,,如果一噸賣100元錢,他家的玉米稈就能賣出幾百到上千元錢:“我兒子結婚時買的21英寸彩電才600多元錢,,照這么算,,那些玉米稈每年都能換回一臺彩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