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芝麻,、油菜、向日葵,,再添上橄欖,、茶籽什么的,也算周全了吧,。不過對于汽車油箱而言,,這樣的食譜卻不對胃口,主食,,是玉米,。
如今養(yǎng)豬場批量到貨的玉米價格,九角多點,,不到一元錢一斤的,,而城里市場上賣的,因為銷售成本高,,在三塊左右,,價格比普通大米還高點哩,。價格高位運行,,恐怕一則是因為主產地美國的哄抬炒作,二則是汽車跟人,、跟豬,、跟雞也搶來吃,弄得玉米身價陡升,。
目前中國有四個工廠利用糧食生產乙醇,。最新看到的數(shù)據(jù),是102萬噸的生物乙醇(原先更多引用的數(shù)據(jù),,是130萬噸),,其中80多萬噸是用玉米生產的,絕對占大頭,。三斤玉米差不多能喂出一斤豬肉來,,玉米變乙醇,你猜到?jīng)]有,,也差不多是這個比例,。這大到可以推算出,去年中國做生物乙醇的玉米,,用了將近300萬噸,,不會錯的。
這個數(shù)目跟美國比起來,,這點產量就小巫見大巫了,,因為美國2007/2008農業(yè)年度有23.5億蒲式耳的玉米用于生產燃料乙醇,。一蒲式耳的重量約為25.4公斤,你換算出噸位數(shù)來,,就能發(fā)覺中美兩國汽車吃玉米的胃口差別之大了,。
據(jù)說這類生物轉化技術難度不大的,在科學家眼里,,“就像調一杯雞尾酒那樣簡單”,,而且早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德國人就發(fā)明了這種技術,。在行家手里,,即使是農業(yè)廢棄物中,也有30%的纖維和40%木質素可以利用轉化為酒精,,加入添加劑就可以代替汽油燃料了,。玉米之所以成為首選的“油料作物”,是因為應用技術成熟,,據(jù)說當原油價格保持在80美元以上,,玉米轉化成生物燃料就有利可圖了。
如今全球生物燃料產量總額里,,中國真的還說不上什么,,美國占43%,巴西占32%,,歐盟占15%,,這就占了九成。其中應用最廣的,,就是玉米,。
中國人多地少,顯然不能拿玉米作為生物燃料的主攻方向,。相反,,國家是嚴加控制的,總歸是人吃飽先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