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春說:“我國土地資源貧乏,,是指耕地少,,但我國的國土面積大,土地可以充分利用,,非糧生物質能并不存在爭耕地的顧慮,。”
何謂“清潔能源”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石元春近日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非糧生物質是新能源發(fā)展繞不過去的坎,!”他說,,發(fā)展新能源首先應該理清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的認識問題。任何一種新能源,即便終端使用是清潔的,,但其加工過程是污染的,,也不能稱之為“清潔能源”。
他舉例分析,,像用蓄能電池技術和以電或氫為動力驅動的所謂“清潔燃料汽車”,,與使用柴油或汽油相比,電能與氫能要清潔許多,,但它們都是由一次能源轉化而來的二次能源,,發(fā)電廠和轉化氫能的污染依舊,這就是“清潔了城市,,污染了地球”,。在我國,80%的電是從煤轉化的,,而煤又是不可再生和高污染的,,并且煤電能量轉化效率低,比例為2:1,。
目前太陽能發(fā)電模式主要是利用硅材料提純技術和薄膜技術,。石元春認為,這兩種技術都是對化石能源進行加工,,整個過程高耗能,、高污染,國外公司在掌控核心技術的前提下,,近些年逐步把加工轉移到我國境內,,然后再從我國買回加工后的產品,變相地把污染留給中國,,增加中國的生態(tài)包袱,。
石元春強調,最重要的是,,風能,、水電、太陽能,、核能等都是物理態(tài)能,,只有能量,沒有物質,,無法儲存和運輸,,而生物質能源為化學態(tài)能,便于儲存和運輸,,這是物理態(tài)能替代不了的,。因此,,我國新能源短期內可以各有側重發(fā)展,著眼長遠的根本出路還在于能夠最大限度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物質能源,。
據調查,,當前我國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yè)以及其帶動的相關制造業(yè),,大都是由實力強勁的大型企業(yè)開發(fā),,而生物質能源產業(yè)除了中國能源電業(yè)集團、中糧集團等外,,大都是中小企業(yè)參與,。石元春呼吁,要避免利益集團推動產業(yè)布局,,否則吃虧之后還是要回到非糧生物質能的軌道上來,,這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
更適合中國國情
石元春認為,,生物質能具有不受區(qū)域限制的優(yōu)勢,,比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更適合我國地廣人多且分布不均衡的國情,。
他說,我國能夠形成風電場的地區(qū)只有20萬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qū),,僅內蒙古就占了一半左右的資源,而太陽能則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根據實際情況看,,我國東部、南部,、中部都沒有形成太陽能,、風能大規(guī)模運營的客觀條件,而生物質能則可以在全國進行分散式布局,。
風能,、太陽能的儲能性也較差,供電不穩(wěn)定,。據介紹,,美國西部德克薩斯州有個很大的風電場,今年2月連續(xù)3天沒有風,,照常運轉的電網遭受嚴重損壞,,導致大面積停電。為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fā)生,,德州政府不得不高價購買每小時進行一次天氣預報的服務,。
此外,,生物質能可以與化石能源一樣生產塑料和化工原料等物質性產品,這是其他能源都做不到的,。石元春介紹說,,美國計劃到2020年用生物質生產其20%的化工產品。另據美國科學院一份研究報告預測,,到2050年有機化工產品90%以上的化工原料來自生物能源產品,。
他強調,與美國,、巴西等國相比,,我國生物質能發(fā)展目標相對較低。2007年全球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產量達到4600萬噸,,巴西計劃 2020年達到5191萬噸,,美國2007年底通過的《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案》計劃2022年達到1.08億噸。而根據2007年我國發(f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到2010年,,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 10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0萬噸,。
可實現一舉多得
石元春認為,,生物質能長期以來廣受“爭地爭糧”質疑,得不到國家足夠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但事實上,,我國近年來生物質能的技術研發(fā)方向已轉入到非糧食原料利用上,并且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石元春說:“我國土地資源貧乏,,是指耕地少,但我國的國土面積大,,土地可以充分利用,,非糧生物質能并不存在爭耕地的顧慮。”目前,,我國非糧生物質能源原料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類農林有機廢棄物,,包括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林業(yè)剩余物等,,這一部分非但不影響糧食安全,而且能“變廢為寶”,;第二類是利用邊際性土地種植能源植物,,這些土地主要包括現有林地中的薪炭林,、木本油料林和灌木林,可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中的宜林地和宜農地,,在現有非糧低產農田中可以通過種植結構調整用于種植能源作物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