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結構分類 上海
簡介:
顯微鏡是人類這個時期最偉大的發(fā)明物之一,。在它發(fā)明出來之前,人類關于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xiàn)在人類的視野里。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shù)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nèi)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于科學家發(fā)現(xiàn)新物種,有助于醫(yī)生治療疾病,。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制造出來的,。發(fā)明者可能是一個叫做札恰里亞斯·詹森的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制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并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后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后,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安東尼·凡·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制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制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fā)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顯微鏡的結構:
光學顯微鏡由目鏡,,物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壓片夾,,通光孔,,遮光器,轉(zhuǎn)換器,,反光鏡,載物臺,,鏡壁,,鏡座,光闌組成,。
顯微鏡的結構分類:
顯微鏡以顯微原理進行分類可分為光學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于1590年,,荷蘭和意大利的眼鏡制造者已經(jīng)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目前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干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有與光學顯微鏡相似的基本結構特征,但它有著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對物體的放大及分辨本領,,它將電子流作為一種新的光源,,使物體成像。自1938年Ruska發(fā)明第一臺透射電子顯微鏡至今,,除了透射電鏡本身的性能不斷的提高外,,還發(fā)展了其他多種類型的電鏡。如掃描電鏡,、分析電鏡,、超高壓電鏡等。結合各種電鏡樣品制備技術,,可對樣品進行多方面的結構 或結構與功能關系的深入研究,。顯微鏡被用來觀察微小物體的圖像,。常用于生物、醫(yī)藥及微小粒子的觀測,。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臺式顯微鏡,主要是指傳統(tǒng)式的顯微鏡,是純光學放大,其放大倍率較高,,成像質(zhì)量較好,,但一般體積較大,不便于移動,多應用于實驗室內(nèi),不便外出或現(xiàn)場檢測。
便攜式顯微鏡,主要是近幾年發(fā)展出來的數(shù)碼顯微鏡與視頻顯微鏡系列的延伸,。和傳統(tǒng)光學放大不同,手持式顯微鏡都是數(shù)碼放大,其一般追求便攜,小巧而精致,便于攜帶;且有的手持式顯微鏡有自己的屏幕,可脫離電腦主機獨立成像,操作方便,還可集成一些數(shù)碼功能,如支持拍照,錄像,或圖像對比,測量等功能,。
數(shù)碼液晶顯微鏡,最早是由博宇公司研發(fā)生產(chǎn)的,,該顯微鏡保留了光學顯微鏡的清晰,,匯集了數(shù)碼顯微鏡的強大拓展、視頻顯微鏡的直觀顯示和便攜式顯微鏡的簡潔方便等優(yōu)點,。
QQ:792729472
咨詢電話:021-66187008 66187083 66187055 13618661622
愛寶網(wǎng):http://hnhlg.com/
愛寶醫(yī)療網(wǎng):http://hnhl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