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典型心電圖的波形及其意義如下:
1 P波:
意義:代表兩心房去極化(除極)過程的電變化,,包括竇房結,,P波的前半部是右心房,后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正常P波在Ⅰ,、Ⅱ、avF是直立向上的波,,在avR導聯(lián)則是負向的波,。
時間小于0.11秒;振幅小于0.25mv
變異:①逆行P波是結性心律,。②左心房大則P波呈雙峰狀,、有切跡,時間大于0.11秒,,常見于二尖瓣病變,,即“二尖瓣P波”,。③右心房肥大則P波高尖大于0.25mv,多見于肺心病,,即“肺性P波”,。
2 QRS波群:
意義:代表兩心室去極化(除極)過程的電變化
方向:①額面心電圖avR向下,其它大多向上②橫面:V1導聯(lián)R<S,,V3導聯(lián)R=S,,V5導聯(lián)R>S
時間:成人是0.06~0.1秒,兒童是0.04~0.08
振幅:①右室:V1導聯(lián)上R波<1.05mv,、avR導聯(lián)上R波<0.5mv②左室:V5導聯(lián)上R波<2.5mv,,RⅠ<1.5mv,RⅠ+RⅡ<4.0mv,RavL<1.2mv,RavF<2.0mv
Q波:V1,、V2無q波,,其它導聯(lián)均可有Q波。深度<1/4R波,,時間<0.04秒,。
變異:(QRS波的變異)①Q(mào)RS寬大畸形者多見于室性心律失常。②左心室肥厚看V5,,V5電壓超過2.5 mv③右心室肥大看V1,,V1電壓超過1.05mv④如Q波>1/4R波,即大于0.04秒者稱為壞死性Q波,,見于心肌梗死,,心肌病。
3 T波:
意義:代表兩心室復極化過程時的電位變化
方向:與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最高不超過1.5 mv,,最低不低于1/10R波。
變異:
(1)T波高尖>1.5 mv,,①見于高血鉀,,血鉀>6mmol/L,有T波高尖②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大量鉀離子外流所致)
(2)T波低平,,T波<1/10R波①見于低血鉀,,血鉀<3.5 mmol/L,有T波低平②見于慢性心肌缺血,。
4 P-R(P-Q)間期:從P波開始到QRS波群起點的時間,。
意義:代表從心房開始去極化至心室開始去極化所需時間,即表示興奮從心房傳到心室所需的時間,。
時間:0.12~0.20秒,,心率快時P-R間期相對縮短。反之,,則延長,。
變異:
(1)延長>0.20秒,,見于房室 傳導阻滯。
(2)縮短<0.12秒,,見于預激癥候群,。預激的意義:①心動過速②不能用西地蘭治療
5 Q-T間期:從QRS波群的起點到T波終點的時間。
意義:代表心室開始去極至復極完畢所需的時間
時間0.32~0.44秒,,于心率有關,,心率快時Q-T間期相對縮短,反之則延長,。
變異:
(1)縮短,見于低血鈣或洋地黃中毒,。
(2)延長,,①心肥厚時可延長,與心包積液相區(qū)別②判斷心梗預后,,Q-T間期越長,,死亡率越高。③監(jiān)測藥物安全性,,如治療房顫時用奎尼丁和乙胺碘膚酮,,如Q-T>0.44秒,就應停藥,。
6 ST段:自QRS波群的終點至T波起點的時間,。
意義:它代表心室已經(jīng)全部去極。
上下移動(看基線)正常心電圖上ST段抬高,,不能超過0.1 mv(但V1~V3上可抬高0.2~0.3mv)下移不能超過0.05mv,。
變異:
(1)ST段抬高:①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見,在相應導聯(lián)ST段抬高,,其特點是弓背向上,。②急性心包炎,R波為主的導聯(lián)上ST段廣泛抬高,,其特點是弓背向下的,。
(2)ST段下移>0.05mv。①見于急性心肌缺血—心絞痛,,R波與ST段的夾角>90℃時有意義②ST段下移與R波夾角<90℃無意義,,偶見于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7 U波:是在T波后出現(xiàn)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大體與T波一致,,發(fā)生機制不清,U波明顯增高者見于血鉀過低,。
意義:①正常人多無此波②低鉀或心肌缺血時可出現(xiàn)u波,。
位置:T波之后0.02~0.04秒,。振幅:0.1~0.3mv
1 P波:
意義:代表兩心房去極化(除極)過程的電變化,,包括竇房結,,P波的前半部是右心房,后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正常P波在Ⅰ,、Ⅱ、avF是直立向上的波,,在avR導聯(lián)則是負向的波,。
時間小于0.11秒;振幅小于0.25mv
變異:①逆行P波是結性心律,。②左心房大則P波呈雙峰狀,、有切跡,時間大于0.11秒,,常見于二尖瓣病變,,即“二尖瓣P波”,。③右心房肥大則P波高尖大于0.25mv,多見于肺心病,,即“肺性P波”,。
2 QRS波群:
意義:代表兩心室去極化(除極)過程的電變化
方向:①額面心電圖avR向下,其它大多向上②橫面:V1導聯(lián)R<S,,V3導聯(lián)R=S,,V5導聯(lián)R>S
時間:成人是0.06~0.1秒,兒童是0.04~0.08
振幅:①右室:V1導聯(lián)上R波<1.05mv,、avR導聯(lián)上R波<0.5mv②左室:V5導聯(lián)上R波<2.5mv,,RⅠ<1.5mv,RⅠ+RⅡ<4.0mv,RavL<1.2mv,RavF<2.0mv
Q波:V1,、V2無q波,,其它導聯(lián)均可有Q波。深度<1/4R波,,時間<0.04秒,。
變異:(QRS波的變異)①Q(mào)RS寬大畸形者多見于室性心律失常。②左心室肥厚看V5,,V5電壓超過2.5 mv③右心室肥大看V1,,V1電壓超過1.05mv④如Q波>1/4R波,即大于0.04秒者稱為壞死性Q波,,見于心肌梗死,,心肌病。
3 T波:
意義:代表兩心室復極化過程時的電位變化
方向:與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最高不超過1.5 mv,,最低不低于1/10R波。
變異:
(1)T波高尖>1.5 mv,,①見于高血鉀,,血鉀>6mmol/L,有T波高尖②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大量鉀離子外流所致)
(2)T波低平,,T波<1/10R波①見于低血鉀,,血鉀<3.5 mmol/L,有T波低平②見于慢性心肌缺血,。
4 P-R(P-Q)間期:從P波開始到QRS波群起點的時間,。
意義:代表從心房開始去極化至心室開始去極化所需時間,即表示興奮從心房傳到心室所需的時間,。
時間:0.12~0.20秒,,心率快時P-R間期相對縮短。反之,,則延長,。
變異:
(1)延長>0.20秒,,見于房室 傳導阻滯。
(2)縮短<0.12秒,,見于預激癥候群,。預激的意義:①心動過速②不能用西地蘭治療
5 Q-T間期:從QRS波群的起點到T波終點的時間。
意義:代表心室開始去極至復極完畢所需的時間
時間0.32~0.44秒,,于心率有關,,心率快時Q-T間期相對縮短,反之則延長,。
變異:
(1)縮短,見于低血鈣或洋地黃中毒,。
(2)延長,,①心肥厚時可延長,與心包積液相區(qū)別②判斷心梗預后,,Q-T間期越長,,死亡率越高。③監(jiān)測藥物安全性,,如治療房顫時用奎尼丁和乙胺碘膚酮,,如Q-T>0.44秒,就應停藥,。
6 ST段:自QRS波群的終點至T波起點的時間,。
意義:它代表心室已經(jīng)全部去極。
上下移動(看基線)正常心電圖上ST段抬高,,不能超過0.1 mv(但V1~V3上可抬高0.2~0.3mv)下移不能超過0.05mv,。
變異:
(1)ST段抬高:①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見,在相應導聯(lián)ST段抬高,,其特點是弓背向上,。②急性心包炎,R波為主的導聯(lián)上ST段廣泛抬高,,其特點是弓背向下的,。
(2)ST段下移>0.05mv。①見于急性心肌缺血—心絞痛,,R波與ST段的夾角>90℃時有意義②ST段下移與R波夾角<90℃無意義,,偶見于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7 U波:是在T波后出現(xiàn)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大體與T波一致,,發(fā)生機制不清,U波明顯增高者見于血鉀過低,。
意義:①正常人多無此波②低鉀或心肌缺血時可出現(xiàn)u波,。
位置:T波之后0.02~0.04秒,。振幅:0.1~0.3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