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疾病概述
賁門失弛緩癥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于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括約肌(LES)高壓以及對吞咽動作的松弛反應減弱,。
臨床表現為咽下困難,、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適,以及因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癥狀,。該病治療不及時,有發(fā)生食管癌的潛在危險,。
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目的在于降低LES壓力,,使食管下端松弛,以解除括約肌痙攣,、緩解癥狀。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內鏡治療及手術治療三方面,。
內鏡治療措施主要有賁門氣囊擴張術、內鏡下肉毒素注射,、自膨脹型支架置入術以及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手術治療方式為外科Heller肌切開術。
病例簡介
一般情況及主訴 28歲男性患者,因“吞咽困難2年余”入院,。
簡要病史 2年前,,患者出現吞咽困難癥狀,可進全流食,,不能進固體食物,;有胸痛,偶有反流癥狀,;胃鏡檢查未見異常,,食管造影提示賁門失弛緩癥。入院前3個月,,患者在外院接受球囊擴張術,,術后有好轉,可進半流食,,仍不能進食固體食物,,遂來我院診治。
手術步驟 1. 黏膜下注射:常規(guī)插入內鏡,,測量賁門距門齒距離,,觀察賁門情況。退鏡至賁門口上方10 cm處,,用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生理鹽水250 ml,、靛胭脂1 ml、腎上腺素2 ml混合液,,以注射針在食管前壁行黏膜下注射,;
2. 食管黏膜層切開:充分隆起后應用三角形末端手術刀(TT刀)、鉤刀(Hook刀)或海博刀(以下簡稱“刀”)縱行切開黏膜層2 cm顯露黏膜下層,,沿縱行切口周邊行黏膜下剝離擴大開口,;
3. 分離黏膜下層,建立黏膜下“隧道”: 用內鏡前端透明帽撐開黏膜下層,,用刀沿黏膜下層垂直于環(huán)形肌層自上而下分離,,建立黏膜下“隧道”至賁門以下3~5 cm;
4. 環(huán)形肌切開:“隧道”建立后,,在胃鏡直視下,,用“刀”在“隧道”口下方1~2 cm,自上而下縱行切開環(huán)形肌至賁門下方2 cm,,切開過程中由淺而深切斷所有環(huán)形肌,,盡可能保留縱行肌,但在食管下端可行食管肌層全層切開,;
5. 退出“隧道”前再次觀察,,如果“隧道”內有出血點或潛在出血點,,以電凝止血,金屬夾關閉黏膜層切口,。
優(yōu)勢 1. 該術式吸收了Heller肌切開的優(yōu)點,,完全切開食管下段環(huán)形肌層乃至全層切開,理論上具有與外科Heller肌切開相媲美的療效,,目前國內外文獻表明,,短期隨訪效果明顯;
2. 保留了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優(yōu)勢,,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
3. 不損傷食管裂口以及食管與胃底間的銳角(His角),,保留胃食管連接部正常解剖結構,,術后反流性食管炎發(fā)生率低。
相關注意事項
術前準備 ① 和患者充分溝通,,向患者詳細介紹兩種治療方式的效果,、并發(fā)癥及風險,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可能獲得的收益及風險,,如果患者同意手術,,簽署知情同意書;② 術前3天患者進全流食,,術前半小時應用頭孢二代抗生素預防感染,;③ 麻醉前,患者在清醒狀態(tài)下接受胃鏡檢查,,清洗食管腔和胃內食物殘渣及液體,,避免誘導麻醉后誤吸導致窒息甚至吸入性肺炎。在清洗干凈后食管和胃之后,,患者在左側臥位或仰臥位接受氣管插管全麻,。
術中注意事項 ① “隧道”應選擇在前壁或右側壁,較容易通過賁門部,,不破壞His角,,防止反流;同時在剝離時,,“隧道”處于高位,,視野清晰。② 在建立“隧道”過程中,,沿垂直環(huán)形肌方向剝離,,保證“隧道”為直線。③ 剝離應在直視下進行,,對小血管電凝止血,,對大血管采用Coagrasper電凝預防出血。不慎切斷大血管出血時,,沖洗后看清出血點,,用Coagrasper電凝止血。④ 術者及助手,、麻醉師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皮下氣腫等情況,術中縱隔皮下氣腫常無須處理,,可自行吸收,。對嚴重氣胸[氣道壓力超過20 mmHg,血氧飽和度(SpO2)<90%,,行床旁胸片證實]者予以胸腔閉式引流,,若氣道壓力恢復,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可酌情繼續(xù)手術,;若改善不明顯,則須終止手術,。對術中氣腹明顯者,,可用14G 穿刺針在右下腹麥氏點穿刺放氣。由于CO2較空氣彌散和吸收快,,建議使用CO2充氣,,一旦發(fā)生氣胸、氣腹,,CO2會很快被吸收,,常無須進一步處理。
術后處理 ① 絕對臥床休息24小時,,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有無皮下氣腫,有無腹痛,、腹脹,、嘔血、黑便等出血和穿孔的情況,。② 手術當天禁食,,24小時后進冷流質,3天后進半流質,,進食后1~2小時不可平臥,,1個月后方可進普食。③ 注意體溫的變化,,給予靜脈輸液營養(yǎng),,抗生素抗感染,,質子泵抑制劑制酸、止血等治療,。④ 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胃鏡,、食管造影,、食管測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