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國產“人工心臟”項目研制取得新突破。記者13日從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了解到,,作為中國第一個可植入的,、第三代心室輔助裝置——磁液雙懸浮血泵“火箭心”,目前已經進入批量生產的動物實驗期,。
預計5年內,,血泵將進入臨床試用階段,,并向系統(tǒng)的商業(yè)化生產邁進,應用于醫(yī)療臨床后將為中國1600萬心衰患者帶來希望,。
記者從項目負責方之一的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動物實驗中心看到,,“天久”實驗羊2號、3號和4號選用的均是小尾寒羊,,分別于去年12月23日,、今年2月3日和11日植入血泵“火箭心”,其中2號已經能正常行動,,其他兩只還戴著監(jiān)護設備,,尚在恢復期,但各項體征指標和“人工心臟”設備裝置運轉都正常,。
?。玻埃埃鼓辏吃拢袊\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工學團隊和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醫(yī)學團隊合作,,研制出體積小,、質量輕,、溫升低,、方便植入體內的磁液雙懸浮離心式血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經過4年多的技術攻關,,研發(fā)團隊于2013年3月14日為取名“天久”1號的綿羊植入血泵,,術后實驗羊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健康存活了120天,,創(chuàng)下了國內植入第三代心室輔助裝置的最長存活紀錄,,并在國內首次實現(xiàn)攜帶電池與控制器自由活動,,達到了血泵臨床植入的模擬狀態(tài)。
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院長劉曉程說,,目前進行的動物實驗主要是觀察血泵的血液動力學參數,、生物相容性以及對動物身體的影響情況,。下一步將開展生物醫(yī)學和工程學檢測,。完成至少6批次的動物實驗后,,即可進入臨床試用階段,。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見而且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國有1600多萬心衰患者,。”劉曉程說,目前對于心衰的治療,,一般采取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機械輔助循環(huán)及心臟移植,。
據介紹,藥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死亡率并沒有顯著降低,。瓣膜置換或修復等外科治療可以改善瓣膜的情況,,但是在大多數病例中,,并不能阻止患者病情的發(fā)展。心臟移植由于供體匱乏,,遠遠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大量心衰病人在等待心臟移植中死亡。
心室輔助裝置是全世界公認的各類終末期心衰的最有效治療方法,,但中國至今尚無商品化的國產心臟輔助裝置供臨床應用。國外雖有商品化的心室輔助裝置,,但一套裝置價格高達百余萬元人民幣,,令國內病人望“泵”興嘆。
“研發(fā)團隊將繼續(xù)優(yōu)化血泵性能,、豐富血泵類型,、降低生產成本,早日使國際先進水平的心室輔助裝置以低廉的價格應用于醫(yī)療臨床。”劉曉程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