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問到「疼痛管理」這個領域,答一發(fā),??赡軙兴由欤WC清楚回答到這個問題,。
我們通常認為,,疼痛就來自于某一個「受傷的」部位,,比如膝蓋磕傷了,所以「膝蓋疼」;手指被紙割傷了,,所以「手指疼」;"大姨媽"來了,,所以「肚子疼」。
其實不是,,以上所有,,都是你「大腦在疼」。
一個比較有趣的佐證是「幻肢痛」,。什么是幻肢痛?比如一個叫丹上尉的人,,左手已經(jīng)被截肢了很久,但他卻時時覺得左手在疼,,甚至更具體一點,,他會覺得左手手腕靠近大拇指處疼。這就是幻肢痛,。
用「幻」字,,其實有點誤導,這并不是丹上尉的幻覺,。盡管他左手沒有了,,但是它大腦里分管左手的神經(jīng)還在,這個神經(jīng)一直收到「疼」的信號(我們稱之為遞質),,所以丹上尉一直覺得左手疼,。
就是這樣,所有的疼痛都是「大腦疼」,,痛經(jīng)當然也是。
既然如此,,止痛藥就很有可發(fā)揮之處了,。比如你說治療痛經(jīng)很有效的「芬必得」,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它直接把本來應傳送到大腦的「疼」這個信號,,切斷了,。
人體中,「傳遞疼痛信號」的物質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叫前列腺素(Pg),,感冒發(fā)燒和它相關,目前的研究證明它與痛經(jīng)也可能相關,。不過,,稱之為前列腺素不是因為它是前列腺分泌的,也不是只有男性才有,,那是早期研究不充分時的誤會,。此君,,人人體內(nèi)皆有。
原本應該是這樣的:姨媽不適 - 發(fā)出信號 - 信號傳遞到大腦 - 大腦感知到不適 -「我痛經(jīng)了」
芬必得出馬之后,,就變成這樣了:姨媽不適 - 發(fā)出信號 - 信號傳遞到中途被芬必得阻擋了 - 大腦一無所知 -「嗯,,不痛了」
殺信號兵,是很一針見血的手段,,芬必得的效用在此,。而外用止痛藥,大多可能起不到類似的止痛效果,。云南白藥,,作用機制我不清楚,但似乎擅長外傷止銳痛;扶他林軟膏從機制上說與芬必得相似,,但通過皮膚吸收(外涂),,起效會很慢。
撲熱息痛肛栓,,通過黏膜吸收,,倒是可能有效果。個人覺得也許吸收率(生物利用度)比口服更高,。不過,,使用肛栓也要注意劑量,它同樣要進入血液的,。
如果我個人選,,還是會選口服芬必得。我不知道你所說「長期服用芬必得很傷胃」的「傷」字是從何而來,。如果是因為每次服用后胃痛的話,,1.服用布洛芬緩釋片(一天兩片),不可掰開;2.飯后服用,。如果是純粹擔心副作用的話,,倒也不必這么緊張,大姨媽一個月也只造訪一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