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代表藥物有潑尼松,、地塞米松,、甲潑尼龍等。骨質疏松,、脫鈣,、病理性骨折是大劑量或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之一。
當需要大劑量或長時間使用該類藥物時,,應同時給予鈣劑,、維生素D,,并充分補充營養(yǎng)。
2.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該類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包括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長期應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可能增加骨折尤其是坐骨骨折和腕骨骨折的風險,,骨折的發(fā)生與患者的年齡和性別沒有相關性,,但隨著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糖尿病患者中約17%的骨折可歸因于此類藥物,。
3.胃酸抑制劑
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蘭索拉唑等,,及H2受體拮抗劑:法莫替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服用胃酸抑制劑的50歲以上患者,,當服藥時間超過1年時,發(fā)生骨折的率會明顯升高,,其中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的患者比不使用者發(fā)生骨折的危險增加44%,,而且使用時間越長,危險性越高;使用H2受體拮抗劑的患者,,同樣可以導致骨折的發(fā)生,,但幾率要小一些。
此類藥物引起骨折的原因可能與鈣離子的吸收有關,。鈣離子的吸收與周圍環(huán)境的pH相關,,pH越低,鈣離子越易吸收,。胃酸抑制劑抑制胃酸的生成,,同時會妨礙骨骼的主要構成元素鈣的吸收,進而導致骨骼結構脆弱,。長期服用抑酸劑,,有可能導致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因此容易發(fā)生骨折,。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基于對國際上多項流行病學的調查分析,,正在對質子泵抑制劑的標簽和說明書進行修訂,在其中加入了該類產品可能引起髖,、腕,、脊柱等部位骨折的警示。
4.抗癲癇藥
服用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會降低骨密度以及增加由此引發(fā)的骨折風險,。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的患者,,可見其骨代謝異常,包括低鈣血癥,、低磷酸鹽血癥,、維生素D3活性代謝的血漿水平降低以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更新加速,。
建議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的患者應接受安全,、充分的日曬,進行負重運動并避免吸煙,、飲酒等可能降低骨密度的危險因素,,適量補充維生素D3和鈣劑,定期監(jiān)測骨密度,。
5.利尿藥
常用的藥物有速尿,、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為老年人常用的利尿藥,、降壓藥、心臟病藥,。長期服用,,能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如水,、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血鉀、低血鈣等,,可致骨質疏松癥,,如果摔倒極易骨折。
6.肝素
肝素可抑制消化道對鈣的吸收,,如長久使用(4個月以上),,會發(fā)生骨質疏松癥和自發(fā)性骨折。預防的關鍵在于嚴格控制劑量,,避免大劑量,。在用藥期間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
7.苯二氮類藥物
常用藥物有地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侖等。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與未使用苯二氮類藥物相比,,使用苯二氮類藥物與老年患者髖骨骨折顯著相關;研究還顯示,,暴露的首個月,用藥劑量每日超過3mg地西泮(常用劑量5mg——40mg/日),,或使用短效苯二氮類藥物時,,發(fā)生髖骨骨折的風險更高。
老年人使用苯二氮類藥物會增加髖骨骨折風險,,即使劑量適當,,短效藥物或短期暴露也一樣。
8.抗抑郁藥物
研究顯示,,使用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抗抑郁藥超過5年的50歲以上患者,,與骨密度降低有關,脆性骨折的風險升高2倍,。
歐州藥品管理局對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和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的骨折風險的評估發(fā)現(xiàn),,抗抑郁藥可能導致骨折的風險升高,因此歐州藥品管理局建議修訂該類藥品說明書,。
該建議適用于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度硫平,、丙米嗪,、洛非帕明、去甲替林,,及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抗抑郁藥:西酞普蘭,、依他普侖、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舍曲林,。
9.抗精神病藥物
奧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等屬于該類藥物,。在一項發(fā)生股骨骨折的1787例老年人和5606例無骨折對照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干擾后,認為常規(guī)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增加住在養(yǎng)老機構的老年人的股骨骨折風險,。
10.促性腺素釋放素激動劑
常用的藥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組氨瑞林,、那法瑞林等,。此類藥物通過對垂體的雙相作用,阻斷睪酮的合成與分泌,,從而達到與睪丸切除相當?shù)男Ч?,故可用于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的治療,,此療法又稱之為雄激素阻斷療法。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與未采用雄激素阻斷治療的前列腺癌癥患者相比,,服用抑制激素類藥物的患者全身所有部位的骨折風險顯著增加;骨折風險與診斷后1年內所用促性腺素釋放素(GnRH)激動劑次數(shù)呈正相關,接受4次或4次以上治療的男性因為骨折需要住院的可能性比不使用者至少大51%,。
醫(yī)生對患者使用該療法時,應考慮使用抗骨質疏松癥藥物,。
11.維生素A
瑞典Karlmichaelsson博士和同事檢查了2322名年齡在49——51歲的男性,,并跟蹤30年,發(fā)現(xiàn)開始時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維生素A的男性發(fā)生骨折的概率是那些血液中維生素A含量處于平均值的男性的1.6倍;那些含有高濃度維生素A的男性髓部受傷的概率是那些低濃度的2.5倍,。
一些藥物工具書中亦有維生素A過多會引起骨痛,、骨折的提示。
12.雙膦酸鹽類藥物
包括阿侖膦酸鈉,、伊班膦酸鈉,、唑來膦酸等藥物,能減慢骨骼新陳代謝的速度,,可治療骨質疏松癥,。
服用雙膦酸鹽的病人會發(fā)生骨、關節(jié)和/或肌肉疼痛,。在接受雙膦酸鹽治療的少數(shù)病人中,,曾經報告了股骨轉子下及股骨干近端低能量骨折。其中某些患者是發(fā)生非創(chuàng)傷性的應力性骨折,。
在開始應用雙膦酸鹽治療之前,,必須先糾正低鈣血癥、維生素D缺乏癥,。長期服用造骨藥物者應監(jiān)控骨骼新陳代謝情況,,發(fā)生骨折時要告知醫(yī)生自己的長期服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