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牛奶,、兒童飲料、兒童蛋糕……當越來越多的食品被貼上“兒童專用”標簽后,,就會變得身價倍增,。然而,為了孩子健康,,不少家長都情愿買單,。打上“兒童”牌真的就健康了嗎?
年初CFDA出臺《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7版)》(以下簡稱《細則》),給品牌眾多的嬰幼兒輔食市場套上了“緊箍咒”,,通過對生產的從嚴準入,,嬰幼兒輔食安全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現實很骨感 “噱頭”大過價值
近年來,,從乳制品到小零食,,兒童食品的安全問題一直牽動著家長的心,因此在購買兒童用品時,,一般家庭“只買貴的,,不買對的”,于是“兒童專用”的概念大行其道,。然而,,專家表示,,雖然目前很多兒童食品都宣稱對兒童的發(fā)育和成長有益,但是是否真有益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所添加的營養(yǎng)素,,確實對兒童健康有一定的益處,如針對我國兒童普遍存在偏食挑食現象所添加的營養(yǎng)素,,以及將兒童食品在鹽,、熱量以及食品添加劑等與普通食品相區(qū)別,對兒童肯定有益;二是添加的營養(yǎng)素能否起到實際效果,,主要看兒童需要營養(yǎng)素的種類和含量,。事實上兒童體質各異,所需營養(yǎng)素也不同,,市場上“兒童專用”食品能否真的起到作用還需兩說,,但價格上去了確是事實。
以一款所謂的寶寶專用肉松為例,,其各項營養(yǎng)成分含量與同品牌普通肉松相差無幾,,其中蛋白質含量甚至還低于普通肉松,而包裝上強調的“無色素,、無防腐劑”,,這些普通肉松也同樣具備,但是價格卻高出普通肉松許多,。
高鈣標簽 效果有待商榷
在兒童食品領域有一個特別流行的品類——“高鈣”食品,,如兒童成長高鈣奶粉、兒童高鈣掛面,、兒童高鈣餅干等等,,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規(guī)定,“高鈣”“低脂”等信息不能隨意標注,。有關專家表示,,食品標注“高鈣”字樣,并不見得含鈣量就高,,即使真的達到了高鈣標準,,想借此起到補鈣作用,效果也不理想,。因為多數食品中添加的是碳酸鈣,,這種鈣在人體內的吸收效果并不好。因為鈣的吸收效率與其他營養(yǎng)物的配比有很大關系,,一些食品雖然含鈣量高,,但是脂肪含量也很高,在這種情況下,鈣很難被人體吸收利用,。
標準待完善 選購需謹慎
據了解,,我國現行涉及嬰幼兒食品的標準主要包括《嬰兒配方食品》和《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以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針對嬰幼兒斷奶期,,還有《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兩項標準以及年初出臺的《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7版)》,,而對于3周歲以上的低齡兒童,還未出臺明確的兒童食品定義和專門的兒童食品安全標準,。
專家指出,一般來講,,3歲以上兒童的腸胃,、腎臟均已發(fā)育成熟,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和成人也接近一致,,但相對來說,,鈉要少一些,蛋白質要高一些,。由于沒有標準限制,,一些不良廠家為刺激消費,在生產中添加能增加顏色和香味等的合成色素,、甜味劑等,,就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那么,,面對眾多的兒童食品,,該如何選擇呢?專家提醒,首先要學會看包裝上的營養(yǎng)標簽,。一般來說,,配料表中排在最前面的成分,含量是最高的,,可根據孩子的需要來選擇;其次要看標簽上的營養(yǎng)成分表,,做到有的放矢,如脂肪和鈉等,,應選擇參考值百分比較低的,,而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等,可選擇參考值百分比較高的;其他的如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以及食物的加工方式也很重要,。
保健品和藥物 店員來把關
由于眼下兒童藥種類少且劑型較單一,,大多藥物都為成人品種,兒童服藥時只能“用藥靠掰,,劑量靠猜”,,因此,導致大部分藥店的兒童藥與成人藥混放,沒有專用柜,,但是也有不少有規(guī)模的零售藥店設立了兒童藥品及保健品專柜,。專柜有了,兒童藥的辨別,、分類,、擺放及如何向患者家長講解考驗著店員的專業(yè)水平。
以維生素AD為例,,有“OTC”和“健字號”兩類產品,,OTC(即非處方藥)屬于藥品,是用來預防和治療維生素AD的缺乏癥,,如佝僂病,、夜盲癥以及小兒手足抽搐癥等疾病;而日常補充維生素AD的保健品,一般包裝上有CFDA核準的“藍帽子”標識,。店員在向家長推薦時,,需要分辨兒童是因佝僂病,還是因日光浴不足或輔食添加單一等導致影響了兒童對維生素A,、D的攝取,,然后對產品分別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