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醫(yī)院里因感冒就診的患者就多了起來,。感冒俗稱“傷風”,,是一種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市面上的感冒藥林林總總,,每個人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年齡,感冒的癥狀也大不相同,。就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施治而言,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感冒藥,,還得從感冒的分型說起,。
(1)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主要癥狀是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周身關節(jié)酸痛、鼻塞流清涕,、噴嚏,、咽喉癢、咳嗽,、咯稀白痰,、舌苔薄白、脈浮緊,。應選用疏風解表,、發(fā)散風寒的辛溫解表藥,服藥后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藥力驅散風寒。
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藥有:正柴胡飲顆粒,、九味羌活丸等,。
(2)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是外感風熱、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較重、微惡風寒,、頭痛,、咽痛或扁桃腺腫痛、 鼻塞,、流黃涕,、咳嗽,、咯出黏痰或黃痰、口渴喜飲,、舌苔薄白微黃,、脈浮數(shù)。治療應選用清熱宣肺的清熱解毒,、辛涼解表藥,,患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
治療風熱感冒的中成藥有:板藍根顆粒、抗病毒口服液,、清熱靈顆粒,、疏風解毒膠囊等。
對于風熱感冒,,也可以使用曙光醫(yī)院的自制制劑荊銀合劑,。荊銀合劑是根據祖國醫(yī)學“疏風散熱”的治則和臨床經驗擬定的處方,主要由荊芥,、金銀花,、四季青等9味中藥組成,作為曙光醫(yī)院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常規(guī)用藥至今已有30多年,,是最受歡迎的明星制劑之一,。
(3)暑濕感冒
暑濕感冒多見于夏季,因患者素有濕熱,,又加感冒而得,,也可因過食冷飲瓜果而引起。主要是惡寒發(fā)熱,、頭痛頭脹,、胸膈痞滿、腹痛腸鳴,、嘔吐腹瀉,、身乏無力、口淡無味,、食欲不振等癥,。治療宜芳香化濁、和中解表,。
治療暑濕感冒的中成藥有:午時茶顆粒,、藿香正氣丸等。
(4)時行感冒
時行感冒即西醫(yī)所說的流行性感冒,,又稱“流感”,。與風熱感冒相似,,但發(fā)病快、病情重,,常伴有高燒,、怕冷寒戰(zhàn)、頭痛劇烈,、肢體酸痛,、疲倦無力、舌質紅,、苔黃,、脈浮數(shù)有力等癥。治療宜清熱解毒,、疏風透表。一般而言,,治療流感的中成藥物與針對風熱感冒的藥物類似,,但對于兒童、老人,、或體弱的患者,,嚴重流感或可誘發(fā)高熱驚厥、并發(fā)細菌性肺炎,,引起心臟損害等,。因此,對于嚴重流感患者,,應及時就醫(yī),,積極進行退熱治療和抗病毒治療。
另外,,由于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使用針對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對于單純的感冒不會有任何積極的治療作用,反而可能帶來不良反應和腸道細菌紊亂,。部分感冒患者同時合并細菌感染時,,需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相應的抗菌藥物,不可濫用抗生素,。
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即對于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藥,,7-10天可自愈,。輕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飲水即可痊愈,。癥狀明顯者可適當對癥吃藥,,減輕癥狀。若是高燒不退,,全身癥狀明顯,,影響日常工作時應及時就醫(yī),積極治療,。因此,,根據感冒癥狀簡單的辨別自己的癥型,根據癥型挑選合適自己的藥物,,就可以“對癥下藥”,,從而加快感冒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