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藥物服用時用水量各有不同,有些藥物服用時需要大量飲水,。人體服用的藥物幾乎都要經(jīng)過腎臟來排解,服藥時多喝水能減輕腎臟負擔,,排泄毒物,,增強代謝。
以下幾類藥物應留意服用時大量飲水:
1
抗菌藥
常用抗菌藥都要多喝水,,如磺胺類藥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主要通過腎臟排泄,,有時會從尿液里析出、形成結晶,,引起腰痛,、血尿、蛋白尿,,嚴重時結晶可阻塞尿路使尿液無法排出,。大量飲水可以增加尿量,使尿液中藥物的濃度降低,,或者同時口服一些堿化尿液的藥物,,如碳酸氫鈉等,避免析出結晶損害腎臟,。喹諾酮類藥物:如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主要經(jīng)腎排泄,,大劑量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或尿pH值在7以上時可發(fā)生結晶尿,,為避免結晶尿的發(fā)生,宜多飲水,,保持24小時排尿量在1200ml以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腎的毒性大,,濃度越高對腎小管的損害越大,故宜多喝水以稀釋并加速藥物排泄,。
2
抗病毒藥
阿昔洛韋,、泛昔洛韋等由于可以導致藥物結晶性腎衰,因此服藥期間宜多飲水,,尤其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腎功能的衰退,宜減少用量,。與齊多夫定合用可引起腎毒性,,表現(xiàn)為深度昏睡和疲勞,與丙磺舒競爭性抑制有機酸分泌,,可使本類藥排泄減慢,,體內(nèi)藥物量蓄積。
3
解熱鎮(zhèn)痛藥
感冒時服用解熱鎮(zhèn)痛藥時,,飲水量應大一些,,每天尿量應該不低于1.5升,發(fā)高燒或暑天時更應注意。一是因為這類藥物高濃度時對胃有刺激;二是感冒時飲水有助于機體大量排尿以代謝體內(nèi)的毒素;三是感冒藥會使患者大量出汗,,適當補充水分確有必要,。如果喝水過少,既不利于發(fā)汗降溫,,還會因體內(nèi)水分沒有得到及時補充而引起虛脫,。
4
抗痛風藥
服用抗痛風藥如別嘌醇、苯溴馬隆等,,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保證飲水量不少于2L,以減輕對消化道的刺激,,同時應堿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排出過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結石。
5
雙磷酸鹽
如阿侖瞵酸鈉,、氯膦酸二鈉等,,雙磷酸鹽在治療高鈣血癥時,可致電解質紊亂和水丟失,,故應注意補充體液,,使每日尿量達2000ml以上。同時雙磷酸鹽對食管有刺激性,,須用200ml水送服,,同時在服藥后不宜立即平臥,并保持上身直立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