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慢性疾病,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他們的院外用藥大多是自行完成的,,糖尿病患者平時服用降糖藥物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依賴的心理,認為只要吃了降糖藥就可以放心了,,糖尿病不會惡化,。
你知道嗎?因為這樣很多糖尿病患者走進了服用降糖藥的誤區(qū),病情不但沒有好轉,,血糖反復起落,,嚴重的還會引發(fā)并發(fā)癥。那么,,服用降糖藥物的誤區(qū)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誤區(qū)一:二甲雙胍傷腎不能吃?
有些糖尿病患者認為“二甲雙胍傷腎”,故在選擇糖尿病藥物治療時刻意規(guī)避二甲雙胍治療,以致本該從二甲雙胍使用中獲益的患者對其望而卻步,。
但這是真的嗎?二甲雙胍應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已經有幾十年歷史,,在糖尿病治療應用中久經考驗,不僅沒有褪去既往的“光環(huán)”,反而日久彌新,,散發(fā)出耀眼的光彩,。
目前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推薦雙胍類藥物(主要是二甲雙胍)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藥物,亞太地區(qū)糖尿病政策組和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等也推薦該藥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用藥和聯(lián)合用藥中的基礎用藥,。
二甲雙胍具有多重降糖機制,,全面控制血糖,低血糖風險小,,不增加體重,,還對心腦血管具有保護作用,被證明是唯一一種可以減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降糖藥,。
目前二甲雙胍已經被多個國際指南和共識推薦為2型糖尿病的起始用藥,,其安全性值得肯定,患者完全可以按照醫(yī)囑放心使用,。
二甲雙胍本身并不傷腎,,只是在腎功能不全達到一定程度時需禁用,因為二甲雙胍可經腎臟排泄掉90%,。在腎功能正常狀態(tài)下藥物的血漿濃度不會過高,,因此藥物不會在體內蓄積。如果腎功能不全,,或者肌酐清除率異常時應禁用二甲雙胍,。
因為腎功能不全會影響二甲雙胍的排出,使二甲雙胍在體內大量積聚,,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把“腎功能不全時不能使用二甲雙胍”認為是“二甲雙胍傷腎”是不科學的。
誤區(qū)二:胰島素會產生依賴性?
當口服降糖藥物不足以控制血糖的時候,,醫(yī)生會建議使用胰島素降糖,,這時候很多患者都存在一個顧慮,就是一旦用上胰島素后就脫離不開了,,害怕使用胰島素會形成“依賴”,。事實上,任何人都離不開胰島素,,它是我們體內新陳代謝所必需的一種生理激素,。
至于是否需要注射補充胰島素,取決于患者自身胰島素分泌水平,,如果胰島β—細胞功能完全衰竭,,必須終身使用胰島素;倘若患者的β—細胞尚有功能,就是用了胰島素,等到胰島細胞得到休息及一定程度的恢復,,血糖穩(wěn)定后,,仍可停掉胰島素改為口服藥。
由此可見,,用與不用胰島素完全取決于患者自身的病情,,根本不存在“用了胰島素就會變成胰島素依賴”的問題。
誤區(qū)三:中藥降糖效果好,,比西藥安全性高?
許多糖尿病患者由于需要長期用藥,,擔心長期用藥會對肝腎功能產生傷害,故容易不適宜的改變降糖方案,,聽信一些宣傳而盲目購買一些成分不明確的中藥甚至是保健食品作為治療用藥,,中藥雖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對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不提倡單獨用中藥進行治療,。
因為有些中藥中添加了一定的西藥成分,其副作用更為大而明顯,,反而會導致低血糖,、肝損害等要害事件,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反而安全而有效的西藥治療不但不會造成損害,還更有益于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的降糖藥不斷研發(fā)上市,。愿各位糖友在服用藥物的同時,,配合飲食和運動治療,并做好血糖監(jiān)測,,相信大家都能夠與糖尿病“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