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王 燕 陳明蓮 記者孫 夢)日前,,由北京地壇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中心王憲波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齡、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活動度和乙肝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分,,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風險預警模型,,可識別高風險患者;通過早期預警,,在患者出現(xiàn)肝衰竭病變趨勢時給予積極處理,,可降低死亡率。相關論文近日在《世界胃腸病學雜志》上在線發(fā)表,。 據介紹,,ACLF發(fā)病急,進展迅速,,短期死亡率高,。此次研究通過對1457名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急性加重期組患者ACLF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急性加重期組(13.6%vs0.4%),,明確了急性加重期患者為ACLF高風險人群,。研究篩選出與ACLF相關的4個獨立危險因素:年齡40歲及以上,總膽紅素水平至少171微摩爾/升,,凝血酶原活動度40%~60%,,乙肝病毒載量水平大于107拷貝/毫升。 為建立風險預測模型,,1457名患者被隨機分配到推導或驗證隊列,。研究人員根據上述4個指標總結出風險點,并給出不同的風險評分,。在所有研究對象中,,高風險組患者8周ACLF的發(fā)生率和ACLF相關性死亡率均明顯高于低風險組患者。 王憲波說,,目前,,國內外對于ACLF的研究較多集中在預后領域,缺乏可早期預示該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敏感,、可靠和系統(tǒng)指標,亦缺乏有效的ACLF早期預警評分系統(tǒng),。他表示,,雖然該研究結果需要進一步在大樣本、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中進行驗證,但該模型可成為識別ACLF高風險患者,、指導監(jiān)測和治療方案的一種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