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
成都健康專家團:圖解僅適于疾病預警參考 不能靠它自診
“好直觀,!”不少網友將它封為疼痛“自診寶典”,。急診內科專家分析說,此圖有一定科學依據,,可作為市民基礎醫(yī)學常識的概念科普,,但不能將其用來自我診斷,以免誤診,!
“左邊肚子痛,,是哪兒出問題了?”“我后腰痛,,是哪個器官不對,?”……身體不同位置發(fā)生疼痛時,作為普通市民的你往往都會發(fā)出類似的疑問,。昨日,,一幅名為“內臟器官疾病時的牽涉性痛區(qū)”圖火爆網絡,該清楚地解析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問題器官,,不少網友將其珍藏奉為寶典。急診內科專家看此圖后稱,,該圖僅適用于平日作為疾病預警的參考,,切不可靠它自診,以免造成誤診加重疾病,。
網絡紅圖 內臟疾病牽涉疼痛區(qū)
內臟器官在發(fā)生疾病時,,往往會造成一些部位牽涉性疼痛。這幅“內臟器官疾病時的牽涉性痛區(qū)”圖,,以一張正面人體圖形式,,用不同的顏色和文字,清楚地指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病變區(qū)域,,涉及的內臟器官包括了心臟,、腎、膽囊、闌尾等10余個,。例如,,右上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肝臟,;右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膽囊;左頸部,、左胸前部疼痛代表心臟等等,。
●圖解原理:牽涉性痛的發(fā)生機制一般是,發(fā)生牽涉性痛的體表部位與病變器官往往受同一節(jié)段脊神經的支配,,體表部位和病變臟器的感覺神經進入同一脊髓節(jié)段,,并有密切聯系,從患病內臟傳來的沖動,,可以擴散或影響到鄰近的軀體感覺神經元,,從而產生牽涉性痛。
網友熱捧 稱譽“自診寶典”
隨著這張圖片在網絡上的熱傳,,之后又出現了一張“升級版”的圖解,。不僅指出了人體正面一些部位疼痛所指代的器官,還特別標注了人體背面的疼痛區(qū)域及對應器官,。
對于兩張圖,,網友大呼“好直觀”,甚至直接加封它為疼痛“自診寶典”,。“有時候還是有點虛,,只有趕緊往醫(yī)院跑。”市民黃先生說,,不管是自己還是家里人都或多或少發(fā)生過不同部位疼痛的情況,,因為都沒有醫(yī)學背景,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不過,,在看過兩張圖片后,黃先生表示,,以后再發(fā)生類似情況時,,應該不會害怕了,“平時痛得稀里糊涂的,,這次總算是有點開竅了,。”
專家解析
此圖可用來科普 不能憑它自診
如此受到熱捧的“自診寶典”,卻遭遇醫(yī)學人士當頭一盆冷水——請勿用于自診,。成都健康專家團成員,、市三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項濤表示,,圖解的疼痛部位及對應器官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比較片面,,如果僅是用于市民基礎醫(yī)學常識,,可以把它當做一種概念科普。
“醫(yī)學診療不僅是當下癥狀,,還需要結合病史和檢查結果,。”項濤舉例稱,例如圖中標注右下腹疼痛為闌尾問題,,但闌尾初期癥狀可能為劍突,、肚臍附近疼痛,一般發(fā)病六七個小時后才會固定在右下腹周圍疼痛,。
對此,,項濤特別發(fā)出提醒,切不可根據圖片片面地作為自我診斷的標準,,甚至按圖索驥用藥治療,,以免誤診加重疾病。
醫(yī)生補充參考版
器官 牽涉性痛區(qū)
心臟 不僅表現為胸前區(qū)疼痛,,還有人表現為肩膀痛,,甚至可能是咽喉不適
肺、膈 不僅表現為胸膛疼痛,,有人表現為背部,、肩部痛,有老年人甚至放射到腹部
肝臟 主要表現為整個腹部,、腰部疼痛
胃 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有人表現為背心痛
胰腺 主要表現為左上腹部,有時也牽扯到左腰部
小腸 主要表現在腹部疼痛
卵巢 主要表現在(左,、右)中下腹部疼痛
結腸 主要表現在整個腹部疼痛
腎臟 主要表現在雙腰疼痛
膀胱 主要表現在下腹部疼痛
輸尿管 主要表現在整個腹部,、腰部疼痛
膽囊 主要表現在背部、右肩膀,、上腹部疼痛
闌尾 主要表現在中上腹,、右下腹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