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wǎng)
兒子患上抑郁癥,18年來閉門不出 78歲的她也患有間歇性精神病
母子倆相依為命 日子拮據(jù),,不敢上醫(yī)院看病,,冬天的取暖方式,,就是喝熱水
守了兒子18年,她不覺得苦
就想把兒子“嘎吱嘎吱”響的床換了
今年46歲的李偉勝,,28歲那年因遭受失業(yè)打擊,,患上抑郁癥,而常年照顧他的母親王老太,,可能因為壓力過大,,多年前也患上間歇性精神病。母子倆相依為命,,冬日里,,他們的取暖方式就是喝熱水。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孫李爽 熊曉輝 徐方方
一場變故
失業(yè)后,,兒子不再出門
昨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和鄭州市管城區(qū)南關(guān)街街道辦事處張家門社區(qū)工作人員一起來到王老太家里,趁她清醒時,,跟她聊聊天,,解解悶。
社區(qū)工作人員說,,王老太清醒時和正常人一樣,,糊涂時就會去社區(qū)哭鬧,說一些往事,。
一聽見有人敲門,,78歲的她立馬來開門,頭發(fā)全白的王老太看起來很健康,,笑容滿面,。
她的兒子李偉勝還在屋里站著,聚精會神地看著爐子上的水壺,。王老太說,,兒子整天不說一句話,天冷了就一天都守著爐子,。
王老太還記得兒子病前的樣子,,“腦瓜可好使,長得還帥,。”李偉勝上過中專,,學過開貨車,還做過生意,,可一場變故,,改變了兒子和她的一生。
她已記不清當年兒子為啥失業(yè),,只記得18年前的一個晚上,,兒子凌晨2點才回家,,說自己失業(yè)了,之后就不再出門,。
從此,,兒子斷絕了和外界的聯(lián)系,直到現(xiàn)在,,家里連部手機都沒有,,“也沒有人跟我們聯(lián)系”。王老太說,。
生活拮據(jù)
為省錢,,母子倆只去診所拿藥
一臺電視機、一臺沒有用過的電暖器,,王老太家里,,再也找不出比這更值錢的物件了。
一個舊衣柜已爛得不能用了,,衣服整齊地擺在椅子上,被子疊成整齊的豆腐塊,,水泥地打掃得干干凈凈,。“老伴兒死后,我整天沒事干,,就收拾屋子,。”兒子和她的藥盒,她都放得整整齊齊,。
在桌子底下和抽屜里,,擺著一堆藥,王老太說,,那些都是她自己開的“藥方”,,“父母在世時都是中醫(yī),我也學過醫(yī),。”為省錢,,她從不去醫(yī)院,只去診所拿藥,。
王老太說,,多年前,她曾帶著兒子,,拿了300元錢去鄭州一家大醫(yī)院看病,,醫(yī)生說要先交1.5萬元的費用,“哪有那么多錢”,。她帶著兒子又回來了,。
從那以后,,她就按照自己開的“藥方”,給兒子拿治療抑郁癥的藥,。
“他現(xiàn)在好多了,,不好時一天不睡覺,在屋里走來走去,。”王老太說,,兒子病情嚴重時,她會安慰勸導他,。
“不要想太多,,現(xiàn)在有吃有喝,比舊社會強多了,,咱娘倆就這么慢慢過吧,。”每次兒子病情加重時,她都這么安慰他,。這也的確是她的心聲,,吃苦一輩子的王老太,始終覺得“有吃有喝”就是幸福日子,。
她的愿望
給兒子換張新床
“屋里冷,,喝熱水暖和暖和。”王老太喝完一杯,,又倒了一杯暖手,。燒水、喝熱水,,是母子倆對抗冬日的方式,。
兒子之所以一整天守在爐子旁,王老太說,,是因為他的床不暖和,,他沒地方待。
兒子睡一張舊鐵床,,床板還是竹子做的,,有的地方被蟲蛀了洞,一坐下硌得慌,,床也“嘎吱嘎吱”直響,。
王老太說,她想不出有哪方面需要別人幫助,,她不缺衣服,,老伴兒去世后留給她很多衣服,不缺吃的,,低保和她微薄的退休工資夠她買面條和大米,。
她只想給兒子的床換了,,“換張暖和點兒的單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