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醫(yī)大一院普外科碩士譚山山等開展的“CTLA4-1g誘導大鼠同種肝細胞移植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表明,,CTLA4-1g有可能誘導大鼠脾同種異體肝細胞移植的免疫耐受,能促使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功能得到改善,。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各種終末期肝臟疾病,,特別是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原位肝移植是公認的治療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但原位肝移植的復雜性及供肝來源的有限性,,制約了原位肝移植的臨床開展。
大量的臨床試驗和動物實驗證實,,肝細胞移植能夠在短期內(nèi)發(fā)揮肝功能,,因此可作為使急性肝功能衰竭緩解,以至過渡到肝細胞再生代償轉(zhuǎn)變的橋梁,,也可在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間,為患者提供短期肝功能支持,,甚至可以使因受肝功能影響而不能接受手術(shù)的患者,,重新獲得手術(shù)的機會,并為患者接受肝細胞基因治療打下基礎,。
譚山山等利用B7阻斷劑CTLA4-1g,,阻斷B7/CD28的結(jié)合,并抑制共刺激信號,,以誘導大鼠同種異體肝細胞移植的免疫耐受,。其具體做法是:用N型膠原酶肝臟原位灌注法,制備肝細胞懸液(濃度為4×107/毫升),;對24只用D-氨基半乳糖誘導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進行經(jīng)脾同種異體肝細胞移植,,并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腹腔一次性注射CTLA4-1g)和對照組(不予處理);分別于術(shù)后第1,,3,,5,7天觀察兩組大鼠的白細胞介素-2(IL-2),、血漿腫瘤壞死因子(TNF),、肝功能及脾臟HE染色的變化。
該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較,,術(shù)后治療組IL-2含量明顯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5);術(shù)后兩組之間TNF含量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術(shù)后治療組的肝功能比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此外,,術(shù)后第7天,治療組脾內(nèi)仍可見肝細胞或肝細胞團,;對照組脾內(nèi)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但很少見肝細胞。
譚山山指出,,上述研究結(jié)果表明,,CTLA4-1g能明顯抑制T細胞活化所必需的協(xié)同刺激信號;抑制IL-2的產(chǎn)生,;阻止T淋巴細胞增殖活化,;誘導T細胞進入高反應或低反應狀態(tài);誘導同種異體肝細胞移植的免疫耐受,,從而使移植的肝細胞不被或少被排斥,,并促使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