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運用功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物信息學等現(xiàn)代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結合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等技術,,使得生物技術藥物研發(fā)高潮迭起,。
治療性抗體成熱點抗體藥物是以細胞工程技術和基因工程技術為主體的抗體工程技術制備的藥物,其在感染,、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別是腫瘤治療中有巨大的潛力與應用前景,。甄永蘇院士曾表示,,當前,治療性抗體藥物研發(fā)已成為生物技術藥物領域的熱點,,而抗體藥物作用靶點的選擇性,、抗體藥物的人源化、小型化和高效化也是今后的研究重點,。
據(jù)胡顯文介紹,,根據(jù)美國制藥協(xié)會公布的有關資料,2006年處于各期臨床試驗的生物技術藥物有418種,,其中治療性抗體是在研藥物中產(chǎn)品最多的一類,,達160種,尤其是治療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在研藥物中,,各有一半左右是抗體類藥物,。且有約30種治療性抗體,如panitumumab(rHuMAb-EGFr)等已完成或正在進行Ⅲ期臨床試驗,。
治療性抗體類藥物也是目前FDA批準上市品種最多的一類生物技術藥物,。在FDA批準上市的80余種基因工程和抗體工程產(chǎn)品中,抗體類產(chǎn)品有23種,,主要用于治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抗移植排斥,。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袁勤生認為,,我國現(xiàn)在也緊跟國際研發(fā)形勢。截至去年11月10日,,我國2006年申報12種抗體藥物,,包括重組人CD22單克隆抗體注射液、重組抗CD3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注射用重組抗TNF-alpha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等,,體現(xiàn)出抗體人源化和融合抗體的趨勢。
改造已有產(chǎn)品成潮流胡顯文認為,,對原產(chǎn)品的化學修飾尤其是聚乙二醇(PEG)化以改善產(chǎn)品的性能是近年來生物技術藥物發(fā)展的新趨勢,。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對已有的蛋白質藥物進行改造以獲得性能更好的產(chǎn)品,也是近年生物技術藥物發(fā)展的趨勢,。這種趨勢明顯表現(xiàn)在胰島素,、EPO和t-PA突變體藥物研究與開發(fā)方面。
在《藥學學科發(fā)展報告2006~2007》中,,袁勤生強調,,在天然基因工程藥物品種研究相當普遍的情況下,采用分子修飾這一創(chuàng)造性工作是極其有意義的,,因為它可避免侵犯知識產(chǎn)權,,且為新藥研究開辟出新途徑?;蚬こ趟幬锏娜笔w,、突變體、嵌合體乃至蛋白質工程的融合蛋白等大有用武之地,。
新品種開發(fā)受關注核酸藥物,、治療性疫苗、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藥物是近十幾年來出現(xiàn)的新型生物技術藥物,。胡顯文分析美國2006年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418種生物技術藥物后指出,,疫苗(62種)、反義寡核苷酸(20種),、基因治療(46種)和細胞治療(21種)等四類在研藥物的數(shù)量相當可觀,。但到目前為止,與基因重組蛋白和抗體類藥物相比,,這四類藥物批準上市的產(chǎn)品還很少,,大部分還停留在一、二期臨床試驗,,值得繼續(xù)深入研究,。
目前,國外至少有18種反義寡核苷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包括針對感染性疾病,、癌癥及炎癥的反義寡核苷酸,。2006年6月,F(xiàn)DA還批準了全球第一個腫瘤疫苗——基因重組人乳頭瘤病毒(HPV)四價疫苗Gardasil,,用于預防宮頸癌,,標志著腫瘤疫苗乃至治療性疫苗的研究與開發(fā)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此外,,近10年來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袁勤生強調,目前全世界已有608個基因治療方案進入臨床試驗,,其中以癌癥為首位,,艾滋病居次,涉及心血管疾病及多種遺傳病,。目前國外還在基因治療的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大量投入,,包括新型載體系統(tǒng)、腫瘤細胞裂解性病毒,、基因體內(nèi)調控系統(tǒng),、新型目的基因的嘗試等,這預示著將發(fā)生新的技術突破,,從而大幅度提高基因治療的效果和臨床應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