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倍增加,,據統(tǒng)計,,目前每年有300多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層中,,其中約有40%來自發(fā)電廠,,23%來自運輸行業(yè),22%來自水泥廠,、鋼廠和煉油廠,。各國對二氧化碳的處理卻相對滯后,專家預言,,如果繼續(xù)照此下去不予治理,,那么人類將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重代價。于是,,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封存技術(CCS)被提上國際日程,。
從1996年開始,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已成功在北海斯萊帕油田捕集和封存了超過1000萬噸的二氧化碳,。由此,,可從該國持續(xù)13年的示范項目來預測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封存技術的未來。
不久前在挪威卑爾根市召開的“國際氣候變化和技術高層會議”上,,挪威首相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說,挪威希望全世界目標一致,,與工業(yè)時代之前的水平相比,,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內。為達此目標,,到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必須減少50%至85%,。然而,實際上包括煤炭在內的化石燃料仍將在未來幾十年里被使用,,因此,,二氧化碳捕獲和封存技術(CCS)對于實現(xiàn)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至關重要,。
CCS是把雙刃劍?
CCS是一項用來從燃煤和燃氣發(fā)電站和排放密集產業(yè)捕獲和封存二氧化碳的技術,。根據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調查,,該技術的應用能夠將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20%至40%,這將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的影響,。
現(xiàn)有的CCS技術能將燃燒煤或石油等化石能源時捕獲到的二氧化碳埋存到地球的表層,,這個舉動著實有些令人擔憂,畢竟二氧化碳是一種氣體,,能否那么聽話,,萬一四下亂跑、到處逃逸,,那可仍舊是個“禍害”,。因此,一直以來,,全世界對是否采取此項技術的態(tài)度莫衷一是,。
由于擔心封存于地下的二氧化碳會出現(xiàn)泄漏,或者對海洋和陸地生態(tài)造成威脅,,目前國外的一些實驗項目經常會受到公眾和環(huán)保人士的抵制,。
就CCS的技術風險而言,人們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捕獲時的高投入和高能耗,。環(huán)保組織地球之友的《碳捕捉技術無法令炭變潔凈》報告指出:每捕獲1噸二氧化碳的成本大約70美元,,最多能夠捕獲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還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完成去碳工作,,也就是說,需要再多消耗25%的煤炭才能將原先產生的二氧化碳去除,。
而國際能源署能源技術合作部主任安東尼·福魯格曾說,,CCS理論上可以將火電廠產生90%以上的二氧化碳捕捉起來,因此可使2050年全球實現(xiàn)減排量20%至28%,,總量達100億噸,。如果不用CCS,而依靠可再生能源來實現(xiàn)這一減排目標,,則需要多花費70%的經費,。也就是說,發(fā)展可再生能源來滿足剩下的減排目標會更加昂貴,。
二是埋存二氧化碳的安全性,。福魯格主任說,目前全世界已勘探出的埋存地點有很多,,關鍵是防泄露,。二氧化碳必須依靠地層的壓力維持液體狀態(tài),,否則就會揮發(fā)到空氣當中。
據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高級顧問卡斯塔德介紹,,1996年開始投入使用的斯普林特鉆井CCS示范項目每年捕獲及儲存的二氧化碳高達100萬噸,,目前沒有出現(xiàn)任何泄露和地質及海洋生物破壞跡象。另外,,IPCC的報告稱,,二氧化碳可以在地下安全地儲存上百萬年,每1000年的泄漏率不到1%,。
在很多環(huán)保組織看來,,即使CCS被證明很安全,也不應推廣,,因為CCS本質上仍然是一個過渡性解決方案,,不但會給化石能源工業(yè)找到新的借口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而且還會消減本應用于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的寶貴經費,。對此質疑,,《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公約》(UNFCCC)秘書長約夫·德波爾回答說,他本人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份減排方案不需要借助CCS和核電的幫助,,所以他支持C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