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朗克氣象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的研究人員于2010年8月2日宣布已開發(fā)出耦合的氣候-碳循環(huán)模型,,該模型指出了人類可能排放的最大二氧化碳量,,以便使氣侯變暖在低于2 °C的臨界閾值以下,其基準是22世紀二氧化碳穩(wěn)定在450PPm內,。
新模型認定到2050年化石CO2排放需下降56%,。科學家們組合了碳循環(huán)有關的計算數據,,碳循環(huán)為海洋和森林吸收和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圖1示明通過模型(左)和全球平均每年溫度(右)的時態(tài)發(fā)展所計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演變。
圖1. 通過模型(左)和全球平均每年溫度(右)的時態(tài)發(fā)展所計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演變
根據該模型,,可接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從2000年約70億噸碳增加到2015年最大值約100億噸,。為了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保持長期穩(wěn)定,到2050年的化石排放必須減少56%,,并達到本世紀末的零,。
雖然,基于這些計算,,全球變暖至2100年仍將保持在2度閾值內,,但預期長遠仍會進一步升溫。這一研究成果已發(fā)布在《氣侯變化雜志(journal Climatic Change)》中,。(生物谷Bioon.com)